首页

数字经济工作总结五篇

【www.sudunlaoyingcha.com--经济工作】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和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字经济工作总结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数字经济工作总结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兴经济形态。2020年是“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年,国有企业必须将数字经济纳入“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切实将数字经济的创新成果融入实体经济,有效推动国有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形成以数字经济为创新驱动力的新经济。

  一、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主导力量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数据价值化加速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集成融合,产业数字化应用潜能迸发释放,新模式新业态全面变革。

  (一)数字经济将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刘鹤同志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一书中指出,重大的技术革命总是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程度的解放,这不仅改变着生产函数和产生“毁灭”的创新效应,而且每次技术革命都对社会结构、地缘政治、国家力量对比产生深远而根本性的影响。实践证明,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推动人类有史以来最为迅速、广泛、深刻的变化,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竞争法则,也是商场的生存规则。埃森哲研究显示,数字化时代,企业的发展不再延续从生产、发展到灭亡的正弦曲线,而是短期内爆发式的竞争和潜在骤亡。只有能够准确判断形势,并顺应形势制定和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反之,就会被时代无情地抛弃。

  (二)世界主要国家都在竞相发展数字经济

  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围绕数字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美国相继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维护美国人工智能领导力的行政命令》等战略计划,并于2016年成立“数字贸易工作组”,帮助本国企业扫清阻碍全球数字贸易的壁垒。欧盟积极构建数字经济相关监管规则,2018年颁布实施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堪称最严厉的个人数据保护法。此外,法国、德国、西班牙等成员也在欧盟整体部署下,纷纷更新了本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划。2017年,日本发布“互联工业”战略,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应用到生产制造领域。同时,其还发布《下一代人工智能推进战略》等文件,从战略规划、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为“社会5.0”和“互联工业”铺平道路。

  (三)新冠肺炎疫情为数字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云办公”“线上经营”“智能化制造”“无接触生产”,数字经济极大地促进了“万物互联”。从复工复产和企业发展新情况来看,复工最快、最迅速的是通过互联网;复产最快、最到位的是通过互联网;成长最快、发展最好的是数字产业;增长最快的是数字经济。马云表示,过去互联网技术让企业活得好,未来互联网技术更是企业活下去的必要条件。可以见得,以互联网为核心要素的数字经济已迎来发展的窗口期、黄金期。

  二、加快“十四五”期间数字产业的布局

  近日,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按照可比口径计算,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名义增长15.6%,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约7.85个百分点。可见数字经济的浪潮来势迅猛,国有企业必须牢牢把握数字产业发展的时代脉搏,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为主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努力形成发展新优势。

  (一)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

  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重塑战略思维、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重要驱动要素的价值创造体系。一是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国有企业要发挥和集中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要素的优势,统筹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增强产业协同发展能力,在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移动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统、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制造、网络数据安全等领域,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培育壮大一批优势产业。二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大数字产业及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产业和创业项目的投资力度。通过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优势企业,培育一批数字化服务企业和创新应用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较高行业水平及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三是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积极培育和发挥企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创新平台的作用,遵循技术发展规律,围绕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和关键领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基础研究、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等工程,强化核心技术攻关,促使数字产业科研成果转化为数字技术、数字技术转化为数字产业。同时,大力实施数字产业标准化战略,努力参与或承担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二)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一是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既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补齐产业短板,也有利于加快产业升级,有效推动投资。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中传统优势企业比重较大,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繁重而迫切。要用好用足国家的相关政策,持续推进传统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加快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步伐,促进数字化为传统产业赋能,实现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二是全面推进“互联网+”行动。优化传统业务流程,提高业务运作效率,推动企业“上网入云”,实现数字化管理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转型,推动企业内部管理决策链、生产制造链、客户服务链反应更加敏捷高效精准,加快数字企业、智慧企业建设。三是加快营销方式的革新。数字经济对营销和服务产生极大影响,大数据将推动个性化服务,成为未来商业的发展方向和新驱动力。国有企业要主动提升个性化营销和服务水平,从单一的产品制造商,向研发、设计、制造、管理、运营的综合性、集成化服务供应商转变。要大力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的业务发展模式,提升企业发展活力。

  (三)加快推进数字化治理

  一方面,加快管理模式变革。数字经济为传统管理模式带来巨大冲击,必须主动适应数字经济生产要素的变化,及时转变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和利用智能管理的优势,促进生产、流通、服务降本增效,推进建设智能工厂,实现生产过程透明化、生产现场智能化、工厂运营管理现代化。要发展基于平台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的新模式,丰富企业上云应用场景,更多为企业发展赋能,形成良好发展生态,切实通过数字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另一方面,拓展数字化治理市场。要在市场化的前提下,积极抢抓地方建设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的历史机遇,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城管、智慧医疗等方面主动作为,为地方政府治理提供专业化服务,进而实现企业自身增长。

  (四)加快推进数据价值化

  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资源开始向生产要素形态演进,数据融入经济价值创造过程,对生产力产生重大影响,被称之为“第三大战略资源”。2019年11月,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把数据纳入生产要素,并参与分配。这是国家层面发出的重大信号,国有企业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建立数据管理制度,不断提升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能力,在前沿技术开发、数据开放共享、隐私安全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前瞻性布局。要在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数据存储、数据安全、数据交换等方面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形成企业新的增长点。

  (五)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这既是我国面对当前国际疫情的不确定性,主动发力扭转国内产业局势的重要应对策略,也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国有企业要主动担当作为,成为以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新基建主力军,为数字中国贡献国企力量,提供强大支撑。

  同时,要将自身发展融入新基建发展战略,实现传统基建与新基建的有机融合。通过提供产品、配套服务,积极参与和巩固新基建供应链的地位,形成企业新的发展优势,实现自身的提升和发展。比如,国网电商公司以新基建战略为契机,推动国网新能源云平台以新能源资源分析、规划设计、消纳评估、投资建设、并网运行、智能运维、交易结算全场景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为抓手,促进传统的新能源经济业态的重构,新能源经济商业模式的孵化,以及新能源产业数字生态的构建,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三、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国有企业要切实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重大战略,在顶层设计、体系建设、人才支撑、要素支持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一)强化顶层设计

  积极参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聚焦国家发展大局和自身发展重大需求,开展数字经济的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研究,编制中长期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谋划中长期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思路、重大任务和改革举措。针对“十四五”期间,国际竞争形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形成中远期统筹衔接的战略部署。

  (二)强化推进体系

  按照既要规范、更要放活的思路,把握数字经济的内在规律,加强相关制度设计与安排,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破除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合理束缚和“隐性壁垒”,激发各要素的活力动力。围绕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应用导向,研究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监管和决策流程。进一步优化统计监测系统,加强数字经济动态运行的监测分析。

  (三)强化人才支撑

  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理念。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大力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建立完善试错容错机制,鼓励企业大胆创新创业。加大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引育力度,努力搭建有利于引才、育才、用才、成才的平台,大力引进高端技术团队和产业领军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和激励机制,大力营造人才引得进、能培养、用得好、留得下的良好发展环境。

  (四)强化要素支持争取政府注资、社会资本、金融机构融资及鼓励企业投资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企业数字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及试点示范的支持力度,促进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优先列入重大项目库,推动数字经济创新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应用。成立物联网、虚拟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投资基金,支持有条件的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对接境内外资本市场,在“新三板”市场和区域股权市场挂牌。加强规划、科技、投资、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的协调联动,集中资源,形成合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篇二】数字经济工作总结

  数字经济是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壮大数字经济主体,提升产业发展能级,7-9月,由市政协副主席林月和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组成专题调研组,通过走访座谈、实地调查、民意恳谈等形式,对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特征

  数字经济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又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要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业、专用电子设备制造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及其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数字内容及其服务业等7大类23个中类,前三个归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后四个归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产业数字化,具体分为融合型数字经济、效率型数字经济、新生型数字经济和福利型数字经济等四类。融合型数字经济的代表业态有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

  (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近年来,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量规模不断壮大。2019年,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152亿元,占GDP比重12.6%,占比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其中,规上数字经济制造业企业335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的27.7%;实现工业增加值77.13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6.0%,占比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单位数和增加值总量分别占温州市的60.0%和51.0%。

  (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行业集中明显

  根据《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统计分类目录》,我市数字经济制造业企业主要集中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通用仪器仪表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等5个中类行业,属于乐清传统的主导行业,行业集中明显。截至2019年12月全市共有335家规上数字经济制造业企业,其中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118家,占35.2%;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87家,占26.0%;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业52家,占15.5%;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业31家,占9.3%;电子器件制造业23家,占6.9%。

  (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研发产出较好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创新投入与成效好于规上工业。2020年上半年,全市规上数字经济制造业研发费用5.5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8%,占比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产值69.67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为46.6%,高于规上工业6.8个百分点。产品的更新带来效益的增加,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9.05亿元,同比增长10.2%,增幅高出规上工业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

  (四)制造业数字化进程不断提速

  通过“技改新八条”、传统技改和两化融合项目合并备案等举措,加大对智能化技改的扶持力度。同时,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县域经济特点,着力培育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启动了乐清市数字化车间(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目前已有35家企业提交申报材料并已完成系统初步审查。

  二、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产业层次不高,能级不强

  1.主要产品供给体系仍处于中低端。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中在低压电器、电线电缆、电子元器件等基础配套类行业,产品结构多处于中低端,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以低压电器为例,大体上分为四代,施耐德、西门子、ABB三大国际巨头已开发出具有网络化、可通信等功能的第四代产品,我市企业却仍以生产二代产品为主,具有智能化功能的第三代产品占比较低,第四代产品更少。正泰、德力西虽然在规模上可以与施耐德、西门子、ABB三大品牌相当,但产品仍主要在中低端市场,利润率低于中高端市场。在智能电网产业方面,我市近年来在信号和数据采集、传输、控制、嵌入式技术开发、软件开发等技术的应用积累不够,从事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企业较少,与国内同样从中压设备崛起后进入配电自动化设备领域的上海思源电气、石家庄科林电气、江苏大烨智能、南京大全等企业对比,还有不少差距。

  2.新兴制造业集聚不足外迁严重。2020年上半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仅占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608.3亿元的2.8%,集成电路、物联网传感器、智能硬件等行业发展缓慢。同时,数字新兴产业的外迁现象也非常突出。如上市公司金卡智能早将经营主体搬迁到杭州,万控、曼德瑞等优质企业搬迁到了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还有一些企业虽在我市有生产基地,也因各种原因依托外地工厂生产智能化产品,如浙江力夫自控技术公司在乐清生产传统的压力开关等产品,而在杭州设立的关联企业则生产更为高端的电子传感器类产品。

  3.配套产业链本地化标准化不够。我市智能重合闸、变频器、伺服驱动器等智能电器产品的关键零部件、软件绝大部分来源于外地或者进口,存在严重“卡脖子”现象,整机厂商利润微薄。2020年,我市在产业链供应链断链断供风险点的排摸中,梳理出了40家企业共140条可能存在断链断供的风险点,主要涉及国外进口的高端单片机芯片、晶振、电源芯片、铝电解电容、存储器、光耦和新材料。如正泰仪器仪表生产智能电能表、燃气表所需的晶振、贴片电容需要从日本、美国等地进口。一些非电气行业类如半导体、传感器、柔性线路板等企业缺乏配套企业支撑,所有环节、元器件都是由本公司生产或外地供应商提供,生产成本较高。此外,我市电器配套企业没有技术标准以及产品数据库,生产的零部件标准化程度不高,同一家企业同一个型号产品都会出现尺寸不一情况,容易导致自动化设备卡机,达不到智能制造精度要求。

  4.核心产业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基本以传统的电影院和快递服务为主。2019年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服务业企业仅13家,实现营业收入3.25亿元,营业收入仅占温州的1.8%,同比增长2.3%,低于温州5.1个百分点。2020年上半年虽增加到14家,实现营业收入3.98亿元,但是营业收入最大的还是一家总部回归企业,目前仅开票,还未对本地数字经济服务业产生带动效应。在建的云谷大数据中心、京东云区域中心等项目投入运营后,虽然可以带动数字经济服务业发展,但是全市至今没有一家真正具有工业软件研发能力、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的本土企业,无法有效支撑我市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基础支撑条件缺乏,创新要素供给不足

  1.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要素不足,创新基础不牢。我市企业“人才难引、引进难留”现象仍然突出,科技人才总体数量较少,特别是智能电器、智能电网等企业所需的从事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电主站软件、芯片、载波模块、线路板等方面的研发人才尤其紧缺,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瓶颈。作为千亿级电气产业集群,近年来,我市虽以“科创飞地”等形式积极融入长三角,但是仍然处于创新的“困难高地”,承接“溢出效应”并不强,至今还没有建立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市企业研发机构层级低,省级认定机构仅占17%,一半以上为乐清市级认定机构。

  2.区域创新氛围不浓,创新生态有待改善。我市企业专利以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为主,发明专利占专利总数的比率低。截至2019年末,全市累计发明专利4341件,仅占专利总数的7.1%。同时,我市区域内的技术研发共享资源机制不完善,技术专利在区域产业链内传导不够流畅,集群效应发挥不明显。我市企业技术创新被本地企业模仿快,很多企业因此也不得不将新产品的研发放在外地,额外的增加了企业成本。当遭遇专利侵权时,又碰到维权时间长、维权费用高、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大大挫伤企业投入研发创新的积极性。还有企业认为,我市知识产权侵权司法赔偿额度低于温州中院,导致其选择在温州起诉。

  3.科创平台带动效应不强,运行机制不畅。我市虽已建立各类高能级创新平台、产业创新综合服务体、科技飞地,但在助推我市传统电气等产业转型升级上,作用发挥还不到位。以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为例,虽已建成配套功能设施,但其功能发挥与实际需求还存在差距,难以与各高校形成联动,缺乏与大平台机构职能相匹配的沟通协调机制,还未成就真正的“独角兽”企业。而反观宁波的慈溪市,中科院慈溪医工所是其率先引进的综合科创平台,该所与企业共同研发医疗器械,使一批像“广慈医疗”一样的生命健康企业扎根慈溪,在数年之间就获得了快速成长。生命健康产业已成为慈溪经济新亮点,2018年实现产值101.6亿元,成为继三大传统行业后,又一个产值迈入“百亿俱乐部”的行业。

  4.扶“小”帮“微”力度不够,扶持政策知晓度不高。一些企业反映,我市在扶幼、扶小、扶微助推科创企业成长方面力度不够,如我市2019年对257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研发后补助4600多万元,但是该项补助资金的申请对象必须是规上高新技术企业,中小科创企业享受不到该政策。还有企业反映,我市对参与企业技术改造的,按照共同研发设备销售价15%给予技术改造企业补助,但是该优惠政策在我市工业企业中知晓度并不高,导致我市从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生产的中小企业的营业额中本地市场所占比例反而不高。

  (三)工业互联网落地困难,三大掣肘突出

  1.企业数字化改造积极性不高。我市大量设备尤其是中小企业设备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较低,需要通过加装传感器、通信模块、控制部件等实现设备联网和数据联接,导致改造难度大、成本高。在信息化软件方面,因我市中小企业较多,大部分软件和信息服务公司的产品价格对企业而言普遍较高。在收益不明确的情况下,先投入巨大资金承担改造费用,是许多企业想要改造却迟迟不改的重要原因。如,2019年我市一家电器公司投资300万对车间和仓库现场进行了数字化改造,但也仅仅只完成了全厂生产区域20%的改造任务,由于短期投资回报率相当不理想,而后续投资还需要支付信息化规划设计费用、咨询费、项目实施费、后期系统维护费等大量费用,导致企业犹豫不决。还有企业反映,我市按第一批数字化车间(工厂)提升试点项目整体投入的6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而各个企业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软件应用等实际投入差异很大,建议应按企业实际投资额实行更加科学的梯次补助政策,并合理设定各梯次补助封顶金额,提升企业积极性。

  2.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不足。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实体经济全要素连接枢纽、资源配置中心和智能制造大脑,但是我市工业互联网平台起步较晚,目前有乐清智能装备云、电气行业云两个区域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前者刚正式上线,目前仅2家试点企业,后者仅9家试点企业应用,平台商业成熟度低,难以更好服务本地的企业。此外,我市信息基础设施同先进地区相比仍然滞后,如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研发应用需要完善的5G网络支持,但是我市存在站址难以获取、高速光纤铺设遇到管道瓶颈等问题,极大影响5G网络建设进程。

  3.企业数字技术应用深度不够。目前,我市一些企业只完成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但是企业内部的ERP系统只是达成工业互联网目标中的小小一环,还有PDM(产品数据管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MES(制造执行)、WMS(仓库仓储管理)等众多企业信息化集成软件配套,才能保障企业工业互联网的顺利运营和开展业务。如德力西集团曾陆续投入4000万元来完成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改造,在2012年实现ERP的上线运营,直到2019年和2020年才陆续安排公司内部的PLM、MES、WMS等众多企业信息化集成软件配套的辅导上线。同时,已完成工业互联网建设的企业反映,仍存在信息系统之间、机器设备之间、信息系统与机器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严重不足等问题,或者只能实现部分装配车间的制程过程与MES、WMS、ERP的信息化集成互联,仍处于局部推广阶段,未能真正意义上达到智能工厂水平。

  三、几点建议

  (一)专注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领军国产替代

  1.建立产品研发鼓励目录。建议我市设立智能电器产业年度重点产品研发鼓励目录,制订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第三代、第四代低压电器和智能电网设备研发,推动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抢占中高端市场,加快实现国产替代。如对已经研发和推广新产品的企业,要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对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给予奖励;对通过指定检测机构的试验产品给予一定补贴;对年度重点新产品获得国网、南网首次挂网或中标突破的企业给予奖励。同时,以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精密接插件为重点,推动传统电子产业提档升级。

  2.精准布局新兴制造业。借鉴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设立阿里云机器人产业园区的做法,在乐清经济开发区、乐清湾港区、柳白新区开辟专门的新兴产业工业园区,打造产业生态系统化、功能服务精准化、基础设施网络化和运营发展智能化的智慧园区。专门建立新兴制造业重点项目库,对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实施监测,针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新产品产值率、劳动生产率等重点指标,建立以功能区为主体、职能部门为业务指导的联动服务工作机制,精准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3.补强智能电器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针对性的引进一批智能电器供应链空缺环节的配套企业,鼓励龙头企业、终端产品生产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设专业园区,加强龙头企业对配套产品质量把控,带动整个电器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面提升。

  4.大力培育“离岸”信息服务企业。针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参照“科技飞地”做法,培育“离岸”信息服务企业,实行双线、离岸的模式,问题收集在本地,技术研发在外地,更快更好地服务我市本土制造业数字化智造。同时培养本地几家信息服务企业,着重于数字化改造后日常维护能力建设,为本地制造业企业提供更为优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二)营造区域差异化竞争优势,培育创新土壤

  1.强化创新财政政策供给。建立统一的市级财政科技投入信息管理平台,解决科技资金投入分散、重复交叉等突出问题。对数字经济基础研究项目、应用研究项目采取事前引导、无偿资助方式支持;对成果转化项目采取无偿资助、贷款贴息方式支持。对于主要生产基地在我市的企业,在域外设立的关联研发机构发生的研发费用,享受我市政策红利。

  2.营造知识产权创新生态。积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争取支持,成立中国乐清(电器)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开辟集快速确权、快速授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直通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绿色通道”,并向研发机构提供专利申请指导。建立完善我市包括商标、专利等在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奖励制度,合理裁定知识产权侵权司法赔偿额度,保护市场主体的诉讼权益。

  3.建立实体化市场化科创平台。借鉴宁波慈溪等地经验,招引科研创新能力强的高校、科研院所,制定出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力度更大的政策,有效推动科创大平台实体化运作。同时,参照国有企业的运行模式,推动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化管理融合,理顺我市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等一些科创平台的管理运行机制。

  (三)提速加档工业互联网发展,重塑产业新动能

  1.建立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专属扶持政策。用足用好现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引导中小企业“借网”加快转型。经信等部门牵头打通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供需渠道,以“团购”形式降低单个企业软硬件采购成本。

  2.破解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平台掣肘。借鉴嘉兴经验,以开放的市场,吸引国内优秀云服务商加大在乐清的产品、服务供给,培育一批电器、电子元件、工具行业云平台,将软件、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等共享到平台,供有需求中小企业使用,解决目前云产品不丰富、实用性不强等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低门槛、便利化的专业服务。对于经省认定,且吸纳、服务本地企业必须达到一定数量的云平台,给予相应奖励。同时,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探索打通“最多跑一次”的通信设施建设审批流程,在5G建设中优先利用公共资源空间等,帮助通信运营商加快5G网络NB-IOT窄带物联网、IPv6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3.借势推动中小企业兼并重组。以实施工业互联网为契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出台企业因兼并重组产生的纳税、过户费用等方面优惠政策,鼓励电器、电子行业内创新能力强、效率高、管理水平先进的优势企业开展兼并重组,解决一些中小企业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中面临的资金、人才窘境,提速我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步伐,形成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载体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

【篇三】数字经济工作总结

  数字经济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当前,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数字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我国经济也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正确认识当前河北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要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为引领,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形成新动能,实现数字经济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创新发展。

  一、转型发展是我省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我省经济依赖钢铁、煤炭、电力、建材等传统优势主导产业的规模扩张,产能增加,实现了总量的快速增长。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出现新变化,资源和能源需求减少,产能过剩,竞争加剧,资源型产业的扩张发展路子难以为继。由于我省重工业比重大、产业和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产业链短和附加值低,加上调结构、转方式和动能转换相对滞后,致使经济发展遇到多年少见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转型发展是实现我省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数字经济是转型发展的大趋势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异军突起,其核心要素的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流等冲破供需障碍,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强劲势头相对传统产业需求不振、危机四伏的低迷现状,显得异常强劲。2015年我国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和“中国制造2025”,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支持数字经济发展。

  许多省市顺势而为,积极推动,取得良好效果。广东省以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基础部分规模多年位居全国第一,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8%;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9318亿元,同比增长14.2%。浙江省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大力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和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2017年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实现1.25万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7.1%。重庆市制定“大数据行动计划”,使大数据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枢纽及产业基地。

  信息时代和数字经济将改变世界面貌,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必须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努力实现全省经济转型发展。

  三、以数字经济促转型发展的几点建议

  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推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进而带动经济发展新体系的形成。

  在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数字经济是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的重要抓手,也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河北省应全力抓牢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雄安新区的历史性机遇,聚焦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科技力量的支撑作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全省经济创新发展。

  一是着力以数字经济推进产业转型。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不断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提供新动能。要将制造业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大力促进数字技术与整个制造业本身、制造业产业链和智能制造点对点的三次融合,支撑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全面升级,加快构建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新型制造体系。要将发展现代农业与数字经济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建立农业决策系统、农业数据资源系统,不断完善数字农业平台的服务功能。要将数字经济融入现代服务业,以数字技术助力电子商务、金融、教育、远程医疗、智能交通等新业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更好发展,积极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

  二是发挥好政府引导和企业主体作用。政府部门要作信息技术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将发展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纳入各类相关规划,每年谋划、发布和实施一批引领性、应用性、支撑性的数字经济发展重点项目。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携手京津,加快培育大数据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搭建平台培育大数据技术创新联盟、产业联盟等,建设“京津冀大数据走廊”。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率先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和办公系统的信息化。企业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主体,要紧密结合各自的实际,瞄准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充分运用转换企业模式和商业模式提升企业发展的技术层次和质量效益。

  三是充分发挥科技力量的支撑作用。要以行业数字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为重点,依托京津及我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才优势,打造一批本地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信息技术企业和科技力量,借力发展和共同发展。强化发展数字经济的人才支撑,加大数字经济人才的培育力度,借力全国智力资源,把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纳入全省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库,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联合探索多元化的产教培养模式。

  四是积极破解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适应数字经济快速创新发展要求,针对数字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从体制机制入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一步破解部门分割、力量分散、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加快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配套建立政策制定落实机制,加快建立完善数字经济开放合作体制机制,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篇四】数字经济工作总结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以及省、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6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开展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并于7至8月份,成立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友闻的带领下,实地视察了部分数字经济重点培育提升平台、重点培育提升企业和重点项目,走访了市经信局,召开部分镇街座谈会和部门座谈会,听取关于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从调研情况看,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实施,认真落实省、温州市以市委相关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和2019年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7位,2019年我市完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52亿元,占GDP的12.56%,列温州第一。数字经济逐步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动能和创业创新的主阵地。一是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注重顶层设计,制订出台了《乐清市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提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主要任务,成立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整合优化一系列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是数字产业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磐石云数据中心、智能电气创新发展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相继招引了益而益、罗曼斯、力太科技等一批带动性、引领性强的项目。三是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2019年完成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立项242个,今年1至8月份253个。乐清智能电气小镇、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被列入省数字化试点园区,苏吕小微园、智能电气小微园、科技创业中心等率先开展了数字化园区建设。正泰、人民电器、金卡智能等企业试点示范成效明显,不断推动中小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提升发展。四是治理数字化得到不断推进。5G等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互联网+协同办公”等工作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智慧城市、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农业等领域不断谋划和推进,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有:

  (一)数字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我市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列全省第7位,但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在拉大。产业层次偏低,我市数字经济统计入库项目主要以电气、电子、仪器仪表、电线电缆等传统制造业为主,相较已形成集成电路、高端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技术、人工智能设备等高新产业集群的杭州、宁波、嘉兴、金华等地存在明显代差。各乡镇(街道)之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乡镇(街道)对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重视不够的情况。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缺乏分年度方案,有的部门在制定扶持政策和落实时缺乏充分调研。浙江云谷—磐石云数据中心、正泰(乐清)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等项目的推进和建设进度不如预期,通信管道建设推进缓慢。

  (二)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不够。当前服务业数字化发展程度较高,一、二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缓慢。龙头企业缺乏,可供参考的数字化成功案例还较少,带动性不强,许多中小企业因数字技术改造投入大,转换成本高,认为数字化投入效果不可预知,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对数字转型发展存在一定顾虑,内生动力不足,“不敢数字化、不会数字化、不想数字化”的现象比较普遍。数字经济核心技术与我市现有制造业的融合度偏弱,在工艺、产线、产品、服务等层面的应用实践开展的不多。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当前能够紧扣制造业流程开发应用、深耕于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满足企业一体化升级、个性化改造的服务平台和服务商还偏少,支撑能力不足。

  (三)数字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深度创新能力将决定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度,当前我市数字经济的科技创新投入总体不足,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缺少有影响力、带动力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绝大部分企业存在路径跟随、标杆技术较少、品牌价值较低等问题。数字经济人才制约问题较为突出,目前既懂工业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引入困难,能同时提供产业应用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团队非常稀缺。各地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育才招才引才留才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

  (四)治理数字化提升不足。相对数字经济领域平台化、个性化、网络化和跨界融合化的基本特征,政府部门监管手段较为单一,开放包容、协同有效的监管思维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些单位对公共数据开放不够重视,影响了“一证通办”“一件事”联办和后续数据分析,不利于数字政府效用的发挥。数据要素开发开放、共享共用程度还不高,数据鸿沟、信息孤岛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一些垂直业务系统还不能互联互通,巨量数据资源的价值未能充分挖掘,大数据开发利用仍处在起步阶段。(数字化场景应用)

  三、意见和建议

  (一)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强化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顶层设计,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契机,认真分析研究我市数字经济产业的优势和短板,从战略布局、政策制定、招商引资、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并完善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出台新一轮扶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产业平台、项目和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注重发挥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作用的同时,高度重视和支持有技术优势、成长空间、发展潜力的新生中小微企业。制定数字经济宣传方案,广泛开展宣传报道,提高全民的数字素养。把发展数字经济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同时注重提升企业家数字素养,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

  (二)推动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数字产业能级。要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和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培育一批标杆企业,打造若干数字产业集群。招引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的新型通讯、传感器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大力推动企业“上云”向“用云”转变。加快现有小微园技术改造和提升,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制造转型,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鼓励具有数字化转型经验的大企业建立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从而带动下游中小企业协同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信息工程服务、工业设计等基础产业,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持。

  (三)坚持创新引领作用,提升数字核心竞争力。要加大“软投入”力度,全力支持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更多的创新主体和创新项目集聚。更加注重发挥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提升数字产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数字生活服务,推进网上超市、网上餐厅等数字商贸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鼓励智能营销新业态。实施更有力有效的人才政策,及时解决各层面育才招才引才留才方面碰到的具体问题,尤其要注重培养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本土人才,为数字产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四)聚力推进数字赋能,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大力打造数字政府,进一步破解消除数字鸿沟、信息孤岛,有效激活各类数据资源,持续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继续推进“一件事”“一网通办”,打造“掌上办”“网上办”“瓯e办”深度融合的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5G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行业发展,让大数据发展红利更多惠及企业、民众。组建成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平台公司,有序推进县域智慧化改造,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把增强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确保数据共享和安全保护并重。

【篇五】数字经济工作总结

  一、总体情况

  2016年至今,秀洲区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和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得分始终保持全省第一梯队。区域数字化新旧动能转换方兴未艾,重点行业企业数控化率、机联网率分别由2016年的44.17%、31.68%提高至2019年的65.42%、48.59%,ERP实现重点企业全覆盖。今年1-6月,秀洲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16.85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2.3%,超全市数字经济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制造业投资额同比增长28.7%,全市排名第三。疫情期间,通过搭建数字化防疫平台助力复工复产,汉朔、云切等一批企业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开展智能智造,产值逆势而上。截止目前,共获国家级、省级、市级数字经济类荣誉称号112项。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保障,构建要素支撑体系

  一是顶层设计科学精准。先后制定出台《秀洲区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9-2022)》、《秀洲区建设高质量制造强区实施方案》、《秀洲区加快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建立区数字经济强区建设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组,并将数字经济列入党政目标责任考核和区“双百”专项行动重点指标,明确了目标,突出了重点,细化了举措,增强了保障,统筹推进区数字经济发展。

  二是扶持政策提档扩面。我区数字经济领域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增大,出台《秀洲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桃园数字小镇发展的政策意见》、《关于推进秀洲区企业上云的政策奖励办法》等,并就两化融合类项目补助额度提升了10个百分点,增加了数字经济领域示范试点项目补助类别,进一步提升企业在“互联网+”“机器人”+“大数据+”领域的融合应用水平。

  三是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充分发挥省级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特色基地(智能家居)1600万元补助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快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截止目前,已完成两个省补专项全部补助工作,补助资金总额为1487.2万元,补助项目达42个。积极推进数字经济示范试点创建,我区获评国家级、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总数均列全省第一,获评省级上云标杆企业总数位居全市第一。

  (二)强化产业引领优平台,构建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突出招大引强。编制完成《秀洲区数字经济招商地图》,举办了秀洲投资环境(上海)推介会、全区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和秀洲经贸洽谈会等大型招商活动,抢抓世界互联网大会、进口博览会等国际性会议机遇开展驻会招商,结合我区产业特点,瞄准数字经济领域龙头大企业,先后引进世界500强日本丰田汽车零部件、全国智能家居龙头企业顾家家居、德沃康智能健康产业园、圆通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全球汽车零部件龙头伟巴斯特、安波福、捷威动力等重大项目。截至目前,数字小镇累计签订入驻协议企业141家,总投资约86.9亿元,其中新注册企业38家,合计总投资20.47亿元。

  二是突出平台提升。加快提升数字小镇智慧应用产业集聚区平台效应,桃园数字应用研究院揭牌,建立健全小镇“五个一”内容体系。重点推进小镇智慧数字应用项目开发,充分挖掘数字技术服务嘉兴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杆市建设项目,如嘉科电子的5G智慧公交站台、嘉科信息的智慧水务、翼波电子研发生产5G基础设施通信设备等;加快打造符合我区产业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毛衫汇平台”总浏览量已达2800万余次,“毛衫汇”市场内毛衫的总交易额突破25亿。新耀光伏云平台已为全国7000度座分布式光伏电站、超1万根充电桩、1.2万多辆新能源汽车提供运维服务。云切的智能钢板切割平台上榜国家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案例。

  三是突出智造服务。建立了嘉兴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北科建嘉兴创新园、国家电网浙江省分布式光伏并网技术研究院、中节能产业园、长三角(嘉兴)纳米科技产业发展研究院等。发挥高校科研力量,共建校地合作研究院,上半年,已与清华长三院初步拟定集成装饰和光伏产业“1+N”的合作体系。持续推进“政策引导、示范引领、平台支撑、精准服务”四位一体的“机器换人”工作推进机制,引进海尔智能制造、加西贝拉等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分行业现场会,全区实现规上企业“机器换人”全覆盖,并连续四年获评浙江省“机器换人”技术改造工作一等奖。1-6月,列入省千亿技术改造项目85项,完成投资18.8亿元。

  (三)强化融合带动重标杆,构建梯度培育体系

  一是聚焦示范企业。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龙头企业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1-6月,秀洲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企业新增至80家,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亿元以上企业有33家,占比达41.25%,亿元以上企业产值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企业总产值的86.9%。截止目前,18家企业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其中,麒盛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主板成功上市。鼓励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向“专精特新”加速发展,蓝特、麒盛、汉朔被列入市级瞪羚企业培育对象,26家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企业被纳入区登高招募计划,其中,“独角兽”企业2家,“瞪羚企业12家,“雏鹰”企业12家,占全区获评登高招募计划总数的45%。

  二是聚焦示范产业。发展壮大光伏新能源产业,积极构建以“行业龙头企业+企业研究院+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于一体的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目前,总投资100亿元的福莱特光伏组建及配套产品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隆基乐叶光伏单晶组建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嘉兴阿特斯研究院项目均已经全部开工,吉利智慧能源研究院落户我区;发展壮大智能家居产业,智能家居产品升级改造连续两年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行业)试点示范。截止目前,麒盛智能家居产业园一期建设进入试产阶段,美尔凯特的在线商学院、“云订货”系统、电子质保系统,有效提高了管理、销售效能。电商行业发展迅速,以打造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为契机,成立长三角(秀洲)跨境电商基地,建立了国内家居建材行业首个集成装饰(顶墙)产业带直播基地,有效推动传统制造业突破传统销售模式转型升级。

  三是聚焦示范园区。秀洲国家高新区作为发展数字经济主平台,在2019年度全国157家高新区中排名第64、全省第3。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浙江省光伏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项目成功获批创建类名单,光伏小镇入围浙江省特色小镇和高新技术小镇,初步构建了五类孵化模式的2.0版中心城区“科技企业孵化之城”,共打造“泛孵化器”1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众创空间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6家;秀洲省级经济开发区围绕智能制造和智慧物流,实现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智慧物流园区连续7年获评全国优秀物流园,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以川山甲为代表的供应链管理产业、以顺丰为龙头的快递快运产业、以京东、可得为代表的电商产业和以沃尔玛、DHL、中外运等为代表的区域配送产业日渐完善。

  (四)强化数字赋能深服务,构建科学发展体系

  一是加强宣传推广。召开区人大数字经济专题学习会,全面深化领导干部对数字经济的思想认识。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连续五年举办清华大学企业家创新发展专题研修班,累计组织企业培训超200家次。上半年,围绕区主导产业举办系列科创项目路演活动6场,签订落户协议15个,注册资金6.5亿元。构建“一会一中心一平台”暨党政主要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联系会议、企业综合服务中心、“96871”平台企业服务体系。今年以来召开1期面对面会议,8家(次)企业参会,解决行业稳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15个。

  二是加强智慧服务。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着力推动“五类试点”项目落地建设,智慧小镇、智慧街道、智慧社区以“用得方便、用得舒服”为宗旨,建设“智安街道”“数字孪生社区管控平台”“智慧消防”“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等一批专业项目,加快智慧停车、智慧公园等品质提升项目破土动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项智慧应用设施,充分考虑普通老百姓的认知和体验,使普通老百姓真正受惠于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智能公交、智慧水务等项目在全市先行先试,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持续加快。

  三是加强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全面落实“无差别全科受理”,重点推进网上办、掌上办,截至目前,我区所有1965个事项中,99.24%开通网上办事、98.88%开通掌上办事、实现跑零次事项98.93%、实现即办事项96.64%、办事时限压缩比为98.62%;材料电子化率100%,以上指标列全市前茅。疫情期间,迅速建立秀洲区健康返秀和有序复工管理系统,利用数字化手段助力全区复工复产。全面推进“企业码”领码工作,助推企业服务数字化,截止6月底,我区完成企业领码家数17704家,提前两个月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109.3%。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快优化产业布局,提升转型升级生产力。一是加强体系建设。编制《“十四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桃园数字小镇产业发展规划》等,要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强化对实施数字经“一号工程”2.0版的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抓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形成由区、镇两级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二是做强核心产业。进一步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龙头企业示范标杆作用,到2020年,实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产值达15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项目投资额达13亿元。三是强化融合应用。鼓励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度用云改造,2020年底前,完成累计“企业上云”2900家。加快推进5G场景应用,重点推进智能家居、智慧物流等优势产业,毛衫、纺织等传统行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建立工业APP200个,数字经济项目100个。

  (二)加快推进平台建设,提升区域建设承载力。一是加快推进招大引强。不断提升省级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特色基地主平台支撑能力,细化数字经济招商目录和产业地图,围绕区域产业需求招引100家数字经济相关企业,瞄准知名龙头企业招大引强选优。二是加快推进数字小镇建设。把握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发展重要机遇,加强桃园数字小镇在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形态规划等方面的统筹,坚持产业为主导,市场为主体,同步实施基础设施提升等工程,提升区域整体形象与竞争力。三是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纺织、毛衫、光伏等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进程,加速建设麒盛、捷顺等一批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中节能、桃园数字小镇等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发展智慧物流等一批在特定环节提供数字化服务的平台,力争今年年底前新建省级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1家。

  (三)加快构筑科创高地,提升人才战略吸引力。一是聚焦数字生产。推进机器设备的数控化改造,提高工业企业设备数控化率,提升机器联网率,重点抓全区四大百亿产业的智能化改造,深度应用数字化技术培育智能化技改的典型示范企业,力争实现数字化示范企业(项目)100个,智能工厂不少于2个、智能生产线不少于10条。二是聚焦数字研发。继续依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优势,瞄准一个产业,持续推进“深根计划”,支持数字经济企业争创省市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新培育省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有条件企业争创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企业。三是聚焦人才引流。充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广泛吸引海内外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利用人才带动科技,科技带动数字产业发展模式,全方位打造科技人才高地,提升区域数字经济创新能力。

  (四)加快完善服务体系,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数字新基件建设,加快推动5G网络部署,到2020年年底,实现5G基站建设738座,基本覆盖区内重点地域、园区、企业等,推进5G在工业制造、城市治理、民生服务、文娱传媒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创新应用。二是强化氛围营造。深化区党政主要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联系制度,加快破解企业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借助本地高校专业人才力量分层次分行业为企业开展咨询诊断服务,充分发挥“暖心扶企”党员志愿服务队力量,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加强宣传推广。“引进来”和“走出去”,完善内外结合,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模式扩大数字经济影响力。依托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的契机,支持本地企业积极参展第七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充分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拓宽宣传渠道,努力打造秀洲品牌。

延伸阅读
务虚是相对务实而言,指就某项工作的政治、思想、政策、理论方面进行讨论。显然,务虚与虚假、虚构、虚浮截然不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在区委经济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集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01-31
围绕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立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落实省统计局和全省统计工作会议的要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分组讨论发言范文五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3-01-31
工作总结要写得有理论价值。一方面,要抓主要矛盾,无论谈成绩或是谈存在问题,都不需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对主要矛盾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如谈成绩要写清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效果如何,经验是什么;谈存在问题,要写清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其性质是什么,教训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壮大村集
2023-01-31
经济,是一个词语,意思其一是经济学上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其二对国民经济有利或有害的,其三个人生活用度,其四用较少的人力、物力、时间获得较大的成果,其五〈书〉治理国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工作会议讨论发言材料范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1-31
《中央经济》是2010年中国青年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林江。主要讲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主要讨论了2011年的具体经济目标,并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调控定调。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心得【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01-31
为了更好的明确成员行动的方向和目的,我们需要书写工作计划了。工作计划是对下一阶段工作的一个安排和开端。到底如何规划一份全面且合格的工作计划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济工作计划3000字范文汇总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01-27
为了更好的明确成员行动的方向和目的,我们需要书写工作计划了。工作计划是对下一阶段工作的一个安排和开端。到底如何规划一份全面且合格的工作计划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济工作计划3000字范文(精选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3-01-27
“会议”,是汉语词汇,拼音是huì yì,意思是指有组织、有领导、有目的的议事活动,它是在限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会议一般包括议论、决定、行动3个要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01-17
熟悉党务、政务和经济工作,领导经验丰富,工作实绩突出,驾驭全局和组织领导能力强。坚持学用相长,不断提高政治修养和工作能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汇编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3-01-17
熟悉党务、政务和经济工作,领导经验丰富,工作实绩突出,驾驭全局和组织领导能力强。坚持学用相长,不断提高政治修养和工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锦集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3-01-17
  •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