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分钟之内如何设置_1分钟之内如何读懂孩子心理?

故事 |

时间:

2019-08-29

|

推荐访问

【www.sudunlaoyingcha.com--故事】

1分钟之内如何读懂孩子心理? 

前言:为什么要1分钟读懂孩子的心理
有一则故事曾经感动了很多人,而这则故事同样带给很多人以思考。

一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

可想而知,那位母亲有多么的失望。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告诉孩子自私有多么的可怕,然后再教孩子以后怎样做,可就在话即将说出口那一刻,她忽然改变了主意。

母亲摸摸儿子的小脸,温柔地问:“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儿子眨眨眼睛,带着一脸的童真说:“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留给妈妈!”

霎时,母亲的眼里闪动着泪花。

有一位教育学家每次演讲时都要向家长讲述这个故事,并且感慨地加以点评:这位家长是幸运的,因为他对儿子的宽容和信任,使她感受到了儿子的爱;而男孩同样也是幸运的,他那纯真而善良的流露,是因为母亲给了他把话说完的机会。

与孩子成为朋友,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这一点已经成为全世界父母的一个共识。父母看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会感到欣慰,都想分享孩子的快乐;每当看到孩子犯错误,也都想用最正确的方式来感化孩子,使孩子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从而走上正确的成长轨道。

然而,父母的愿望总是好的,可现实又怎样呢?根据教育研究部门对我国家庭的调查,我们惊讶地发现,有70%的孩子觉得自己不幸福,觉得自己和父母有距离;而73%的家长坦言,还没有找到与孩子正确沟通的办法。

这个故事同样可以引出本书的主题,即1分钟读懂孩子心理。可能有的家长在看过本书书名时,会有如下疑问:1分钟之内,可能读懂孩子心理吗?是不是太玄乎了?

在解答家长的这些疑问之前,我首先要问家长几个问题:您平时仔细观察过孩子的肢体语言吗?您平时是否肯花时间去和孩子谈心?如果是,多长时间一次?是否在孩子已经犯错后才和孩子谈心?您认同孩子的爱好吗?

我在近几年接触过很多家长,有很多家长都在抱怨工作忙,没有时间去和孩子谈心。我也同样问过他们这些问题,部分家长不能做出肯定的回答,甚至有些家长都不知道孩子的真正爱好是什么。

我对这些家庭的案例进行了仔细分析,其实工作忙只是借口,关键在于教育的心态。这些家长在自己不关心孩子心理的同时,一味地注重孩子成长的某些结果,比如考试成绩,比如说话能力、动手能力等。忙也有忙的教育方法,如果重视平时日积月累的观察,家长同样可以做到迅速了解孩子在想什么,从而做到有效的沟通。只要用心,观察孩子几分钟就能获得很大收获,然后再加以思考,家长就会发现,读懂孩子,其实很简单。

美国教育学家查尔莫斯认为:家对于孩子而言,是最重要的一个社会分支,在这里,他可以学会很多,比如学会要分享喜悦,要分担痛苦,做人要大度,做事要思考,等等。孩子能学到多少,关键看父母能给予他们多少。

孩子每天都会和父母生活,也许家长学识渊博,也许家长能言善辩,也许家长有很强的领导才能,但拥有这些却不一定能和孩子成为朋友。但只有和孩子成为了朋友,才能更有效地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以及生活的本领。

回到上面提到的那几个问题,我们认为,只要家长能够做到这几点,就可以最终与孩子获得有效的沟通。孩子喜欢你或对你产生逆反心理,是由家长本身的教育水平、方法决定的,同时它也决定你的教育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总的来说,孩子的外貌特征、言谈举止、不经意间的肢体动作、话语中的弦外之音等都会泄露他内心的秘密:情感趋向、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等等。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喜欢掩饰自己,可是人性最自然的流露是无法遮掩的。也只有熟练地学会阅读孩子,那些教子方法才能被派上用场。所以,在本书中,前面部分,我们教家长快速读懂孩子,如何在与孩子交流的第一分钟之内就洞悉孩子心理。其中包括怎样从孩子的长相、穿着、言行举止等肢体语言方面阅读孩子,并仔细说明了如何从生活小细节中观察孩子的心理;后半部分,在教家长读懂孩子之后如何应对,用正确的方法来处理孩子的心理问题,才能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有效地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家长当然需要这本书。在家教中,我们想让您在阅读本书之后成为心理研究高手,可以准确无误地判别孩子的意图和真实想法,随后给予孩子合理的引导。

譬如,您的孩子虽然性格倔强,但他在回答问题时,是会受到家长发问角度和方式的影响。如果您够聪明,就要预先埋下伏笔,让孩子摆脱自己倔强的性格,轻松地使他接受您理性的教育观点。否则,只会您说一句,他说一句,最后陷入争吵。

马克思就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所以,父母是天生的教育家。但入行容易,精通则难。做一个好的教育家,是父母一生的职责。

沟通是父母教育孩子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而沟通的第一步即是要知道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但愿本书能够成为家长的财富,让孩子幸福一生。
上篇1分钟之内如何读懂孩子心理?
许多父母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的丰富,科技的发达,与孩子沟通却越来越困难。但你知道吗,孩子的面部表情、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甚至兴趣爱好,其实都在向父母传达微妙的信息。如果父母足够心细,并且注意培养自己的观察力,1分钟足可以读懂孩子的心理。

第一章 从外貌了解孩子性格
第一节 性情可以直观反映在孩子脸上
脸部是孩子情绪的晴雨表
让我们看一个西方教育界广为流传的故事: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他非常重视对孩子性情的研究。他认为,某一时刻孩子的表情很有趣,可以反映孩子当时的心理状态,很可能有违孩子的常态。有一个故事很有趣。

有一天苏格拉底在街上闲逛,遇到一个男孩子向母亲哭着要买一个玩具,孩子哭得很厉害,母亲却很固执,仿佛孩子越哭她越不给孩子买。有很多人围着这对母子,都劝母亲给孩子把玩具买了吧。

苏格拉底也被孩子越来越大的哭声吸引了过来。他边摸孩子的头边对母亲说:“你们为什么要僵在这里呢?”

母亲说:“这个孩子平时并不是这样,很听话,从来不哭,今天不知道是怎么了?而且我们要赶着去学校开家长会!急死我了,他死活不肯走!”

苏格拉底对母亲说:“如果你的孩子平时不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那么这次玩具就不要给他买。因为某一件事情改变孩子以往的正面性格会让家长后悔。关键一点,通过我对你孩子脸部的观察,发现他的眼珠在左右晃,而大哭和眼泪却让你忽视了这一点。”

他对孩子笑着说:“孩子,其实你不想让妈妈去学校开家长会对吗,是由于成绩不好吗?”

孩子突然停止了哭,惊讶的看着苏格拉底,不好意思的承认了。

母亲和路人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的目的不在于玩具,而是为了拖延时间不让妈妈开家长会。

苏格拉低对母亲说:“母亲一定要善于全面观察孩子的脸,因为脸可以真实地反映孩子的情绪。”

这个故事告诉父母我们:在教育家看来,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挂着一张反映孩子即时精神状况以及心理动态的镜子,因而通过脸来判断孩子的心理是可行的。

一般来说,孩子脸上泛红晕,是羞涩或激动的表示;脸色发青发白是生气、愤怒或受了惊吓而异常紧张的表示。脸上的眉毛、眼睛、鼻子和嘴,更能表示极为丰富细致而又微妙多变的神情。皱眉一般表示不同意、烦恼,甚至是盛怒;扬眉一般表示兴奋、惊奇等多种感情;眉毛闪动一般表示欢迎或加强语气;耸眉的动作比闪动慢,眉毛扬起后短暂停留再降下,表示惊讶或悲伤。

性格写在孩子脸上
情绪是一种即时的心理状态,那么相对应的就是孩子的性格。性格是一个较长的心理状态,可能是几年,也可能是一生。但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性格是更容易有变化的。比如父母会焦急地发现,怎么以前开朗活泼的孩子最近突然特别蔫儿、不爱和别人说话了?以前特别热衷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孩子怎么突然畏首畏脚起来?诸如此类,等等。当然有负面性格转向正面性格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教育机构的研究表明,性格的转变是有周期性的,而且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转变。

有教育家提出一种观点,每当孩子性格转变前,脸部表情会提供信号。所以,父母应该加以观察,以做好及时的引导。对于那些不善沟通的孩子,父母平时留意观察,就更加重要。

有专家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让几十个的孩子来画一个人,无论孩子画的是男人也好、女人也好甚至是外星人,无一例外,孩子一定会先画出脸。无独有偶,该专家指出:由于孩子的生理技能尚未开发,性格的转向往往就会由脸部先传达,孩子的潜意识里也会有意识地用脸部去表达想法。

中国戏曲中有脸谱的说法,就是以某些角色脸上画的各种图案,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保尔·埃克曼认为,孩子的面部表情可分为最基本的六种:惊奇、高兴、愤怒、悲伤、藐视、害怕。

如果父母发现平时总是很内向的儿子近来有时会面带笑容,那么父母就应该想到,孩子也许认识了一个有好感的女生。于是,父母就应该提前准备,如果发现确有其事,让孩子在学习上分心了,该如何加以引导,使孩子重新走上正轨。此类事情的出现,会让内向的孩子有意识地去调整自己的性格,以亲近心仪的女孩子。父母的正确处理,会使孩子从此走向开朗,同时也明白早恋的害处。

我们所说的孩子的脸面不仅是指孩子的长相,主要是指其面部表情。人的面部是精神上获得完整的整体美的关键,孩子尤其如此。因为从面部最丰富的精神性表现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心灵变化。面部结构不可能脱离精神,因为它就是精神的直观表现。面容是精神的体现,也是性格的象征,它与躯体有着明显的区别。面部很容易表现出柔情、胆怯、微笑、憎恨诸多感情。而身体相对于面部,尤其相对于眼睛而言,却居于较次要的地位,尽管它也可以通过动作和造型来表达性格,但仍然是不足以与面部相比拟。

孩子的脸型与性格的关系
父母对于自己孩子的模样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孩子的眼睛、鼻子、眉毛在家长的眼里都是那么的完美和栩栩如生。其实,孩子的脸型往往和遗传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先天的脸型随着后天的生活状态、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的不同,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教育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统计资料研究发现,孩子的脸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某些性格。

1.圆脸

大家常将拥有小圆脸儿的孩子叫“小胖墩儿”,他们模样可爱。这种脸,肌肉厚实而浑圆,而这种孩子好相处,待人亲切,与人交往的能力较强。这种脸型的孩子总是很乐观,准确地说,他们看起来就是一副乐天派的样子,这是都是拜圆脸所赐,再配上笑容,简直什么都打不垮他们的感觉。这类孩子对周围环境感到安然惬意,所以永远是和气、有趣、可亲的。

教育学家建议,如果您的孩子是圆脸类型的,那么在与他们交流时,最应该注意的就是要成为他们的忠实听众,因为乐观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忧郁,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想都向父母说。当然,并不是说圆脸型的孩子当中没有忧郁派,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来教育他们。

2.瓜子型脸

这种脸型多见于女孩儿,是秀气的代名词,最著名的瓜子脸属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拥有这种脸型的女孩子,通常具有犹豫的气质,平时不太爱与别人说话,但和熟悉的人往往会打开心扉,如果父母可以用正确的方式培养与她们的感情,那么她们也将与父母无话不谈。如果父母从小就用苛刻的态度要求她们,那么长大后,这类孩子也会变得十分苛刻,甚至刻薄。

此外,这种脸形的孩子有着很好的顺应性,富有理性,是个理性主义者。

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这种孩子自尊心很强,如果被伤到自尊,不管程度轻重,他们都会倍受打击,并且对伤害他们的人心存仇恨,所以这类孩子的家长要注意:无论怎么生气,也不要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否则,孩子很伤心,后果很严重。

3.倒三角脸

这种脸型的轮廓是,额头宽,脸形随着往下巴的方向慢慢变窄,形成倒三角型的脸孔。

有这种脸形的孩子和他的身体有关,他们的身体多半也是细瘦、娇小的体形。他们做事多半一丝不苟,有的孩子可能还会有洁癖。他们有很强的虚荣心,喜欢受人瞩目,同时也很关心引人注目的事物;性情中有优柔寡断的一面,还有细腻而浪漫的一面,大多数会带有难以接近的气质,因而使人感觉难以相处。

4.“国”字脸

这种脸形方正,宽大的下巴和发达的脸颊骨是这种脸形的主要特征。

这种孩子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意志力坚强,即使碰到很大的困难也能很振作。他们性格外向,富有行动力,正义感强烈,不喜欢迁就,决不委屈自己,因此缺乏一定的通融性;对于已经决定的事情会坚持到底,异常执着,容易与人有冲突,不过很讲义气,有人相求可以鼎力相助。

5.细长型脸

脸形长,下巴呈四角型,而鼻子和口就显得小,这种孩子对细微琐事考虑得比较周到,对研究有一定的热忱,擅长与人交流,如果有一技之长,那将是他最好的职业。对人谦恭、周到、有礼貌,乍看起来通情达理,其实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心意,因此在与人交往时会造成些麻烦。

作为读懂孩子的基础,家长首先要仔细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即孩子的五官,它们都在无形中传递着孩子不计其数复杂而又微妙的信息,可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孩子的气质、情绪、性格、态度等等。如果你是一个心思细腻、观察力强的家长,那么与孩子说话前,迅速收集信息、综合做出判断、洞察孩子内心,一分钟足够了。

关于孩子脸型与性格的趣味测试
各国教育学家对孩子脸型与性格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他们普遍认为脸部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爱尔兰学者柯林斯提出,与儿童时代相比,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孩子的脸会变得更短更宽,他们的下巴也会慢慢增大,脸颊和眉毛逐渐突出,脸看起来就逐渐摆脱了幼稚的感觉。他还做了一种非常有趣的解释,即一个孩子脸部的发育史就是这个孩子的成长史。柯林斯把整个脸庞比作孩子的心智,随着脸庞的变宽,孩子的心智也逐渐成熟;而下巴则代表孩子的感情,下巴慢慢增大,感情也随之丰富起来,对于男孩子来说,“长出第一根胡子那一刻,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而脸颊和眉毛的突出,则表示孩子的个性开始分明,可能将要进入叛逆期。

柯林斯的朋友,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心理学系主任贾斯汀·卡尔,研究了孩子脸部特征与主动性、进取心这两项特质的关系。为此,他做了3组实验。第一组的实验对象是100名青少年志愿者,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实验对象分别是初、高中篮球队队员和橄榄球球队队员。

卡尔和他的助手首先对志愿者进行PSAP测试(这是对孩子执行力指数进行实验室测定的一种方法),再对这些青少年志愿者的面部拍照,测量宽高比,然后与PSAP测试结果进行对照。

在对这100名青少年(70名男孩,30名女孩)的测试中发现,脸部宽高比越大,男孩的执行力越强,而不符合这一规律的比例仅为6%;女孩不存在这种规律。卡尔说:“我们吃惊地发现,男孩面部宽高比的结果和PSAP的测试结果居然有关联,似乎测量一下面部尺寸就可以知道他是否有执行力,这也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事业的发展。而在随后的两个实验中,这个结论得到了印证。”

卡尔说,选择篮球或橄榄球队员作为实验对象是因为,这是两种进攻性非常强的运动,而且在很多国家普及率非常高,因而有很强的普遍性。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可以合理地运用规则争取进球。

在这两个实验中,卡尔收集了125名初、高中篮球队队员和112名橄榄球队队员的照片。卡尔说:“这些照片来自学校的网站,我们剔除了一些不规范的照片。”经过计算脸部宽高比后发现,宽高比越大,也就是脸越宽的队员,越能发起进攻,在场上也很积极。

第二节 眉毛的动作是孩子潜意识的直观体现
美国教育学家考恩斯考察了孩子性格和面部神情的关系,并进行了大量相关的试验,结果发现,孩子比成人更难隐藏或改变面部的细微变化,而这些变化最能透露他们的所思所想。考恩斯表示,眉毛最能表露一个孩子的心理,当眉毛向下靠近眼睛的时候,表示他对周围的人更热情、更愿意与人接近;而眉毛上挑,则表示这个孩子需要尊重,需要更多时间适应现在的场合。

孩子为什么突然皱眉
家长经常看到孩子突然皱眉,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这个常见的动作家长要如何去进行解读呢?

孩子的皱眉的情形包括防护性和侵略性两种。防护性的皱眉只是保护眼睛免受外来的伤害。但是光皱眉还不行,还需将眼睛下面的面颊往上挤,眼睛仍睁开注意观察外界。这种上下挤压的形式,是突遇强光照射、强烈情绪反应时典型的退避反应。至于侵略性的皱眉,其基点仍是出于防御,是担心自己侵略性的情绪会激起对方的反击。最常见的皱眉,往往出现在厌烦、反对等情形之下。

如果在讨论问题时发现孩子皱眉,那家长就要想想是不是有哪里不妥,或换个说话方式来与孩子沟通。

孩子为什么突然扬眉
提到扬眉这一动作,可能父母首先想到的一个词是“扬眉吐气”,它活灵活现地体现了一个人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当眉毛扬起时,会略向外分开,造成眉间皮肤的伸展,使短而垂直的皱纹拉平,同时整个前额的皮肤挤紧向上,造成水平方向的长条皱纹。扬眉这个动作,能扩大视野。

当一个孩子双眉上扬时,表示非常欣喜或极度惊讶,单眉上扬时,表示对父母所说的话、做的事不理解、有疑问。当孩子面临某种恐惧的事件时,可以用皱眉来保护眼睛,也可以用扬眉来扩大视野,两者都对孩子有利,但我们只能选择其一。一般的反应是:面临威胁时,牺牲扩大视野的好处,皱眉以保护眼睛;危机减弱时,则会牺牲对眼睛的保护,扬眉以看清周围的环境。

孩子为什么突然频频闪眉
眉毛闪动,是指眉毛先上扬,然后在瞬间再下降的过程,动作敏捷,孩子有时候会频繁做出这个动作。家长可以把这理解成是一种好奇或友善的行为。

有教育学家仔细观察过孩子的闪眉动作,他们得出如下结论:孩子的闪眉动作会比成人出现的频率高数倍,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新鲜事物非常多,随着年龄的增长闪眉出现的次数会慢慢减少;孩子眉毛上扬的动作比成人夸张,有68%的孩子会形成挑眉的样子。

而这个结论似乎没有引起父母的重视,闪眉的动作被更多地理解成为“古怪”。

德国霍芬海姆教育研究机构经过长期调查发现,闪眉之后的5分钟内是孩子学习新知识的最佳时机,这段时间内,孩子对面前的事物怀有最大的兴趣,家长会老师在期间传授知识是最有效果的。

总之,眉毛虽然也只是人面部一个很小的部分,有的孩子眉毛甚至不是十分明显,但作用却很大,它的一动一静,就在无形中透露了他的心境。

孩子为什么突然耸眉
耸眉指眉毛先扬起,停留片刻,然后再下降。耸眉与闪眉的区别就在于那片刻的停留。耸眉还经常伴随着嘴角迅速而短暂地往下一撇,脸的其他部位没有任何动作。耸眉所牵动的嘴形是忧伤的,有时它表示孩子一种不愉快的惊奇,有时它表示的是孩子无可奈何,此外,孩子在兴奋地说话时,会做一些小动作来强调他所说的话,当他说到兴奋处时,也会不断地耸眉。

家长对于孩子的耸眉,要配合以反应,让孩子感觉到你在认真听他讲话。

第三节 孩子的眼睛不会说谎
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口,父母能从孩子的眼睛中了解其整个世界。无论孩子心里正在想什么,他的眼神都会忠实地反映出来。

同时,眼睛与眉毛的变化总是紧紧相连、密不可分。当眼神变化时,眉毛也不可抑制地跟着改变。眉眼一起展示着孩子的内心世界。只要父母掌握各项观察眉眼的要点,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多加注意,就会很清楚地了解到他的思绪与心境。

德国少儿心理学家海尔默说过:灵魂储藏在孩子的心中,闪动在孩子的眼里。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梅赛因说:眼睛是了解一个孩子的最好工具。

一个孩子的内心动向,必然会反映在他的眼睛里。心之所想,不用言语,从眼神中就会找到答案,这是孩子无法隐瞒的事实。

八种主要眼睛类型
眼睛是心灵世界的直接反映,眼睛里隐藏着内心的诸多秘密。眼睛的形状常常与一定的性格类型有关。

深陷型如果孩子的眼睛嵌在脸庞的后方,四周被刚硬的眉毛和高耸的额骨包围。这表示孩子是一个喜欢探究的人,仿佛周围的一切都经常处于一面放大镜之下。这类孩子擅长区分细节,可以感知出别人个性中的小缺陷。就因为这个原因,孩子对交友十分挑剔,除非相当特别的人,否则很难进入他的生活中。

两眼相近这样的孩子是那种在某一方面能够取得相当成就,但又因为在另一方面未得到他人认同,而沮丧万分的类型。面对失败时,他会越来越爱找客观理由。未来可能变得疑心重重。

两眼分得很开这类孩子很有良心,凡事爱替别人着想,对失败看得很开,某次考试结果不理想或被老师批评不会对他的心理造成过度的影响。他从小就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但并不会因此而盲目,也不会因此局限住自己的视野。这类孩子乐于帮助他人,并一次为满足。

大眼睛这样的孩子眼睛清澈明亮,反射出一种永远好奇的模样。他喜欢尝试任何事情,即使某件从前做过许多次的事,让他做来都仿佛从没做过一般。睡觉是少数几件令他们憎恨的事,因为他们讨厌闭上眼睛,即使只闭上一秒钟,也老大不愿意,因为怕错过某种东西。

眼皮沉重这样的孩子样子非常可爱,给人的感觉是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打不起精神,好像随时能睡着的样子。但不要以为他们就很木讷,在睡眼的后面,可能隐藏着一颗精明的心眼。这种孩子未来容易在乱中取胜,因为别人看不出他在思考。

“斜视眼”那些常有斜视习惯的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是为了从谨慎的角度来估计周围的环境,同时又不愿让别人察觉他(或她)自己的感情,其目的就是要隐藏而不是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感情,那就是以一种自我保护的态度,用戒备的目光评估同学、伙伴、老师甚至是父母。

炯炯有神型这类孩子精力旺盛,有时还会从眼睛里发出光芒。这种孩子是个天生的领导者,具有领袖气质,可能会成为“孩子王”,他们的眼睛会散发出说服他人的魔力。他们善于思考和观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小眼睛小眼睛的孩子通常其貌不扬,让人看着就想乐,因此具有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能因为眼睛小而找到同学嘲笑,父母应培养他们的幽默感,用幽默巧妙化解嘲笑。小眼睛的孩子比较聪明,通常学习成绩都较为优秀,未来也适合做研究工作。

父母还应该知道的一点是,在观察分析眼睛时总应同嘴部的情况联系起来—可能存在着很大差别。有时,你会发现,嘴在微笑,而眼睛却无此表现。这有助于我们识别出孩子的假笑。

透过眼神看孩子心理
孩子眼神是可以准确反映他们心理的,家长要对这一点有清晰的认识。

如果孩子希望给谈话的对象留下较深的印象,他就会凝视其目光久一些,以表自信。

如果孩子想在和父母的争辩中获胜,那他们就会把眼睛紧紧地盯住父母眼睛,一刻也不会离开,以示坚定。

如果孩子和你谈话时,觉得不自在或心虚,他就要把目光移开,减少被察觉真实心态的可能性。

如果孩子和你谈话时,他漫不经心而又出现闭眼姿势,你就要考虑暂停话题,你若还想与孩子做有效的沟通,那就要主动地随机应变。

如果孩子想和你建立良好的对话环境,他可能会以60%~70%的时间注视你,注视的部位是两眼和嘴之间的三角区域,这样信息的传接,会被父母正确而有效地理解。

如果孩子迫切希望得到你的肯定或达到某种目的,那他可能会以期待的目光与你接触,这是常用温和而有效的方式。

孩子目光迟钝,左顾右盼,是孩子拿不定主意的时候。父母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就事件的可能性与合理性做出做还是不做的决定。

孩子低着头,眼睛躲闪着,不敢和父母目光相对,那一定是孩子觉得自己犯了错误,怕受批评。父母可以先等一等,看孩子能不能自己承认错误;如果孩子不说,父母可追逐着孩子的目光,用微笑和探询的表情鼓励孩子说出真相。孩子承认错误后,父母要肯定他的勇气,相信他能改正,并告诉他仍然爱他。

孩子怒目而视,说明孩子认为父母处理某事不公平,他很不满意。此时,父母不可压制孩子,应该反思究竟,给孩子申辩的机会,以理服人。

孩子目光轻松,眉飞色舞,说明孩子高兴。父母也应流露出喜悦情绪,分享孩子的快乐。

小瞳孔,大学问
在西方流传着这样一个赌徒诈骗的故事;狡猾的赌徒们,先用小金额下赌注,并且密切观察坐庄人的反映,如果押中了,就会发现坐庄的人瞳孔骤然扩大,于是他就大大地加码。结果坐庄的人输了钱还不知奥秘何在。

瞳孔的条件反射作用全世界大约都是相同的,而孩子的变化幅度比成人更大。瞳孔的大小会发生变化,这是家长们应该知道的事实。环境暗了,就要更多地采光,因而瞳孔会扩大;而在明亮的日光下,就会收缩到大头针的针头那样大小。那么,在亮度恒定的条件下,也不用化学药品点眼时,孩子的瞳孔会不会产生大小变化呢?答案是肯定的。

研究者查尔莫斯研究了在种种视觉刺激下孩子瞳孔大小的变化。在初期的实验里,埃克哈特·汉斯让男孩子、女孩子观看①玩具、②母亲、③帅气的男孩儿、④漂亮的女孩儿、⑤婴儿五种照片,来调查孩子瞳孔大小会发生何种变化。其结果是:男孩子的瞳孔在看到漂亮女孩儿、玩具和母亲时更大;女孩子的瞳孔在看到帅气的男孩儿和婴儿时更大。照片具有的各种刺激性似乎决定了瞳孔的条件反射作用。

从这些调查结果中,查尔莫斯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即孩子的瞳孔在其对某种事情有积极情感时扩大,有消极情感时收缩。

后来有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眼睛是大脑在眼眶里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像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瞳孔的变化、眼球的活动等,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从眼睛中反映出来。瞳孔的变化是人不能自主控制的,瞳孔的放大和收缩,真实地反映着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若一个孩子感到愉悦、喜爱、兴奋时,他的瞳孔就会扩大到比平常大四倍;相反的,遇到生气、讨厌、消极的心情时,他的瞳孔会收缩得很小;瞳孔不起变化,表示孩子对所看到的物体漠不关心或者感到无聊。

即使孩子能够伪装出无动于衷的样子,但由于瞳孔的开合是由植物神经来控制的,所以无法加以掩饰。在诸如此类的情形下,他们就于无意识中泄露了自己的意识。

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目光的功能
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谈心时的目光使用,对于谈话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父母对于孩子目光所表达的心理的理解,也非常重要。

心理学家的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对话时的目光大致有四个功能。即调整说和听交替,观察对方的反应,表达意义,表达感情。

父母与孩子谈话前往往是先相互注视对方之后才开始,不久再移开视线。阐述自己的意见一完,就会观察对方的反应,同时发出自己打算听取对方意见的信号,并再次相互注视。但如果父母与孩子不进行这种第二次的相互注视,则之前说话的一方还要继续说下去。比如孩子在对话完没有注视父母的眼睛,那说明他对父母说的话不认同或没有完全理解,这种情况下,父母要继续解释自己之前的观点,以求接下来更好的沟通效果。

父母在倾听完孩子说话后,要及时看一下孩子,以目光上的接触作为倾听的结尾,会给孩子留下好印象。相互注视的情况一旦少了起来,那就意味着:这次沟通也到结束的时候了。

对话之际,孩子为了检视父母的关心度、理解度以及对这些话的容忍度,也常使用目光。

视线转移表示什么
此外,孩子的视线活动方式,也反映着其心态。一般认为,目不转睛地注视对方谈话的孩子较为诚实。但不一定是自始至终在盯着不放。

相反,视线的移开,其情况又如何呢?父母可以观察孩子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时的情形,若孩子经常先移开视线,那么他的性格较为主动。另外,当孩子与父母就某个观点进行讨论时,如果孩子非常想说服父母接受自己的意见,那么他会首先主动转移视线。这在心理学上叫作“30秒效应”:当双方视线接触时,先移开眼光的人,就是胜利者;相反,因对方移开视线而耿耿于怀的人,就可能胡思乱想,以为对方嫌弃自己,或者与自己谈不来,因此,在无形中乃对对方的视线有了介意,而完全受对方的牵制了。孩子虽然可能不知道这个效应,但却经常无意中运用。

持续移开目光,可能是孩子表示对当前话题不感兴趣的信号,也可能是有些疲倦也说不定。

孩子视线转移也可能是由于对方眼光过于犀利,不愿与之接触,或对自己在谈话中的位置没有自信心而造成的。

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来判断孩子为何转移视线。

第四节 孩子的鼻子可以传达心理
家长在观察孩子面部表情时,常忽略鼻子的作用,而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眼睛上。鼻子在我们面部的中央位置,在我国相术中,它掌管着人一生的财运,而在西方国家它却是性的象征,鼻子的学问由此可见一斑,鼻子可以提供一定的性格特质的线索——尤其是孩子想去设法掩饰的那些特质。

鼻子的类型与性格的联系
很多教育专家之所以提出家长要从外貌来观察孩子,是因为孩子的外貌的健康程度和特征可以反映孩子的内在品质。鼻子同样也是这个作用。中医学有种说法认为,鼻子主导人的心脏,从鼻子可以看出心脏的健康程度,由于面部神经极为发达,通常血液充足畅通的孩子外貌看起来就会很精神,面部中心的鼻子也因此富有光泽,给人健康的形象。

下面我们来仔细探究鼻子中究竟蕴含了怎样的性格暗示:

挺立型大部分人的鼻子是与脸形大小、五官互相配合的。如果孩子颧骨低、整个面庞较小、额头偏平而单单鼻子非常丰隆的情况,古书中称之为“孤峰独耸”,无论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性格上都有些沉闷,不善言语。

过于短小鼻子与脸形相比之下过于短小的孩子,可能在学业上的成绩并不如意,平时也不太用功,上课不能集中精神听讲,而且有些“蔫儿淘”,家长也拿他们没办法,只能多加管教。

鼻小面大鼻小面大,或鼻瘦面圆的孩子,表示这种孩子不能独当一面,遇事可能发怵,

即使勉为其难地交给他们一些任务,也可能会因为压力过大而放弃,这类孩子的培养方式切不可过急,让他们按自己的节奏去学习也许效果更佳。

鼻孔大如鼻子小而鼻孔大,或者鼻翼很明显地一大一小,表示这孩子的情感理智和理财观念有问题,喜欢乱花钱,家长要教导孩子从小懂得节俭。

大而挺鼻子很大,鼻梁骨很高挺,这样的孩子很幸运,关键时候总会有贵人帮助,加上自身的努力,学业和事业可能都会做出一番成绩。

酒糟鼻这种鼻子外形很难看,并且发红,心里常常隐藏难以言说的痛苦,健康度赶不上正常孩子,这类孩子做事情往往没有条理,家长总会认为他们“长不大”,而且他们的自信心可能不足,处世的态度比较消极。

鹰钩鼻这种孩子非常聪明,著名侦探人物福尔摩斯就是典型的鹰钩鼻,而小说家在刻画某一睿智人物时,也总爱赋予他们鹰钩鼻。这类孩子点子非常多,但往往不是用在学习上,在和伙伴的玩耍中,他们也经常会想出非常受欢迎的主意,这些主意在家长看来也许是“鬼点子”,但这正反映出他们聪明过人的一面,因为他们能想到别人根本想不到的计划。家长要注意好好培养这类孩子刻苦学习的习惯,因为越是聪明,就越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

不要忽视孩子的”鼻语”
人的鼻子十分奇妙,它有两个鼻孔,鼻孔是鼻子跟外界相通的孔道,也是气体出入的孔道。说两个人气味相投,思想言行一个样,在汉语中常说“一个鼻子眼儿里出气”。所以,孩子鼻子的动作,尽管很多时候几乎不能引起家长的注意,但恰恰可以反映他们细微的心理变化。

鼻子在人的五官中居于最中间地位,同其他部分相比较,它在结构上起着纲领的作用。一个理想的面孔如果没有一个理想的鼻子来统率,则显得毫无秩序和气势。

相对头部的其他五官来说,孩子的鼻子表情显然非常少,但是由于它位于整个面部的正中,所以同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常常会提供给我们一定的性格特质线索——尤其是有些孩子想方设法掩饰的那些特质。比如翻开童话故事,看其中人物的性格,就会发现国王总是鹰钩鼻,善良的农夫总是朝天鼻,酒鬼定是酒糟鼻。由此可知鼻子也是家长了解孩子的一个关键。

我们经常说“皱起的鼻子”,那通常是在对事物表示厌恶的时候;轻蔑的时候则称“嗤之以鼻”;愤怒的时候鼻孔张大、鼻翼扇动……一般来说,孩子的鼻子所传递的还是远远不如眼睛和嘴丰富,但也能提供给家长若干的身体语言信息:

大人们常称赞女孩子具有一个“雅致的鼻子”。人们通常认为漂亮的、娇柔的女孩子是以漂亮的小鼻子为特色的。但是,目前并没有普遍证明长有狮子鼻的女孩子就缺乏争强好斗的精神或竞争实力,大到女强人,小到学校里学习成绩优秀的女孩子,她们也许生来就是个小鼻子,但其自尊心和能力都很强,也非常好强。而也并没有普遍证据证明鼻子大的孩子其能力或人格就一定很强。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亲子沟通中,孩子的鼻子稍微胀大时,多半表示他对家长说的内容有所不满,或情感有所抑制。

他鼻头冒出汗珠时,一般来说,这表明孩子的内心特别焦躁或紧张。

如果孩子的鼻子颜色整个泛白,就显示他的心情一定畏缩不前。

相信很多家长也常听到“他皱起了鼻子”这样的说法,这说明,鼻子确实表示某种情绪。这样一种表情再加上一种严肃的面容表示出一种厌恶和轻蔑的态度,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傲慢、不屑一顾地对待别人的态度。皱鼻子的人常常看起来好像他们已经闻到了一种难闻的气味。这种习惯性的行为很可能有其自然环境因素,因为吸到一种讨厌的气味会使人们皱起鼻子。

像“有些东西臭气熏天”、“有些东西一股鱼腥味”,这样的口语是表示一种厌恶或是表示吸到一种讨厌的气味。某些孩子的鼻子两边有明显皱痕的特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周围不满的情绪多一些。

而孩子鼻孔朝着对方,有藐视对方的意思,瞧不起人,一副傲慢的表情。“傲慢的”表情是以某些孩子有仰头习惯为基础的,文学作品中把这样的表情描写成鼻子朝天,好像一切都在他们之下。其他一些常用的特征描写包括“他鼻孔朝天,一种自高自大的神态”、“他仰起鼻子露出轻视的表情”、“他鼻尖朝地,对世界不屑一顾的样子”。

请家长想像一下这样一种表情,当孩子鼻子朝天神气活现而又不直视父母时,这表示孩子极度不认同家长的话,或对家长特别有意见。这时孩子非常不愿意与父母继续说话,并希望占据父母的上风。这样一种姿势表示出一种傲慢的态度,希望看家长的头顶而不是与父母的目光接触。家长应该对孩子强调:不管你多么愤怒,多么不认同家长的观点,但你必须尊重父母。这是一切问题的基础。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孩子在思考难题或者极度疲劳的时候,会用手捏鼻梁;特别无聊或者遇到挫折的时候,则常用手指挖鼻孔。这些触摸自己鼻子的动作,都可视为自我安慰的信号。

如果父母问孩子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或给孩子猜谜语时,孩子为了掩饰内心的混乱,而勉强找出一个答案应付时,手会很自然地挪到鼻子上,摸它、捏它、揉它,也许还可能特别用力地压挤它,好像内心的冲突会给精巧的鼻子造成压力,而产生一种几乎不为知觉的异样感,以至于他们的手不得不赶快来救援,千方百计地抚慰它,想要使它平静下来。这种情形常见在不会撒谎的孩子的面部表情上。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释孩子这个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呢?有一种观点很有趣,也最具说服力。其实,从原始社会起,人类看到了食物,就想拿来吃,但在把食物送到嘴里以前,先要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直至今天,我们还是会这样做。孩子考虑难题时会捏一捏鼻梁,这个动作可能也是基于相同的理由,鼻梁下的鼻窦部位由于紧张会产生轻微的痛感,用手指捏一捏鼻梁可以减轻疼痛,或至少是对疼痛的一种反应。

总的来讲男孩子的鼻子比女孩子的要大。如果某个女孩子的鼻子、下巴特别大,那很可能是由于体内的睾丸酮成分过多的缘故,而且可能具有争强好斗的性格。

第五节 通过嘴了解孩子的心
人的嘴能发出声音,是我们与外界交流的一种主要的器官。医学研究发现,从人嘴的大小、弹性,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健康程度、行动力与生命力。此外,嘴部的惯常动作,也往往能影响一个人先天形成的嘴形,因此,家长也能从嘴形窥探出孩子的内心思想。

嘴的类型可以反映孩子的性格
孩子的嘴按照形状来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同样这些类型的嘴也就代表了孩子不同的内心思想:

仰月形也称新月嘴,唇角上扬,是天生的笑脸儿。这种孩子性格开朗,情感丰富,有幽默感,性格温厚。同时思路清晰,头脑灵活,意志力强,学习能力强,所以他们总是能很快的找到自己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总让其他孩子感觉很羡慕。

伏月形此种嘴型唇角下垂,拥有此种嘴型的孩子性格谨慎,但有些冷峻,脾气怪异,和其他孩子不太容易相处。其实这种孩子怀有很强的体贴心,只是因为其怪异的性格而难以体现。他们平时也许和父母交流不多,但他们很爱自己的父母。看到爸爸工作经常到很晚,他们会很关心他的健康;妈妈很晚还没有回来,他也非常焦急,生怕她出什么事。

四字形此种嘴型似长方形四字一般,上下唇均厚。这种孩子个性强,老实厚道,有正义感,性情温和;文才比较好,头脑也很聪明,是一种比较容易成功的嘴型。

一字形 一字形的嘴,上唇与下唇紧闭呈一字型,是一种有信念、意志力强的体现,也是身体健康、认真中有点顽固的标志。

修长形嘴形修长,具有性格明朗、诚实守信的好人品,懂得人情世故,社交能力强,是一个个性圆满的形象。

嘴的动作可以表明孩子的心理活动
嘴型并不能完全地表露孩子的内心世界,所以在根据嘴型进行判断的时候,父母们最好能根据孩子嘴部的变化,这样会看得更准一些。

薄嘴唇常常意味着孩子懂得节俭,并且待人有些刻薄。

厚嘴唇的孩子通常被认为是快乐的。生理学的解释是,口轮匝肌的运动对嘴部的形状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嘴唇丰满就是由于习惯性地放松口轮匝肌的结果。这种放松是孩子性格开朗,为人爽直随和,接受能力强的要素之一。

如果厚嘴唇象征着比较热情的人格的话,那么绷紧的或薄的嘴唇则象征着为人严厉,这种嘴唇是由于特有的绷紧口轮匝肌的结果。如果一片嘴唇绷紧而另一片嘴唇松弛丰满,这很可能表示孩子具有相互矛盾的性格因素。

此外,父母可以把孩子嘴部周围肌肉的收缩看成是孩子担心上当受骗,希望抵挡住外界干涉的一种信号。这样的孩子中,他们的上唇总是绷得紧紧的,其目的是为了不受自己的感情影响或他人的感情影响。而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在描写人们得知痛失亲人的时侯,总是这样写:他的嘴唇绷得紧紧的,强忍住不让泪水掉下来。由此可见,孩子嘴唇紧绷,还有悲伤的情绪在里面。当然在判断时,需要家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平时有用力抿嘴习惯的孩子,可能耐心比较差,而且这个动作可能代表孩子正在积攒怨气,是进行口头攻击和不耐烦的信号。这种孩子一旦失去控制,就会大爆发,与家长强嘴,或大哭大闹。

孩子笑的含义
嘴巴的动作是孩子表达感情的方式之一,而其中最显著的动作就是笑。家长都听说过“孩子的笑容是最美好的”这句话,但其实,孩子的笑容所体现的心情也是最丰富的。我们对“笑”有以下如此分类:微笑、大笑、狂笑、傻笑、含蓄地笑、苦笑、忍不住笑等等,能表达“笑”的语言很多。一般而言,有“笑”的场合,都能轻松地消除紧张气氛,较容易增加亲子关系的亲密度,促进活泼的气息。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的各种笑分别体现了他们怎样的心理。

捧腹大笑

捧腹大笑的孩子多是心胸开阔的,当朋友考试成绩好以后,他们有的只是真心的祝愿,而很少产生嫉妒的心理。在别人犯了错以后,他们也会给予最大限度的宽容和谅解。他们比较有幽默感,总是能够让周围人感受到他们所带来的快乐。同时他们还极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在自己能力许可的范围之内,对他人会给予适当的帮助。他们不势利眼,嫌贫爱富,欺软怕硬,比较正直。如果父母因为心情不佳,骂了孩子,他们也不会与父母僵着,而是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甚至能去安慰父母,很仁义。

微笑

微笑的孩子,除了性格比较内向、害羞以外,还有一种性格特征就是他们的心思非常缜密,而且头脑异常冷静,在什么时候都能让自己跳出所在的圈子以外,作为一个局外人来冷眼观察事情的发生、进展情况,这样可以更有利于自己做出各种决定。他们很善于隐藏自己,轻易不会将内心真实的想法透露给别人。

一发不可收拾的笑

平时看起来沉默少语,而且显得有些木讷,但笑起来却一发而不可收拾,或者经常放声狂笑,直到连站都站不稳了,这样的孩子人缘很好。他们虽然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显得不够热情和亲切,甚至是有些让人难以接近,但一旦与人真正的交往,他们通常都是十分看重友情的,并且在一定的时候,能够为朋友做出牺牲。基于这一点,有很多人乐于与这种人交往,他们自己本身也会营造出比较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这类孩子也乐于与父母交流,告诉他们自己的心理状态。

偷笑

小心翼翼地偷着笑的孩子,大多是内向型的,性格中传统、保守的成分占了很多。而与此同时,他们在为人处世时显得有些腼腆,但是他们对他人的要求往往很高。如果达不到要求,常常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情,不过他们和朋友却是可以患难与共的。

跟着笑、遮掩的笑

看到别人笑,自己就会随之笑起来,这样的孩子多是乐观而又开朗的,情绪化比较强,而且在笑的时候用双手遮住嘴巴。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地向他人吐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包括亲朋好友。

爽朗的笑

开怀大笑,笑声非常爽朗的孩子,多是坦率、真诚而又热情的。他们是行动主义的人,一件事情决定要做,马上就会付诸行动,非常果断和迅速,绝对不会拖泥带水,这样的孩子现在不多见。但他们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坚强,但他们的内心在一定程度上却是极其脆弱的。

断断续续的笑

笑起来断断续续的孩子,其性情大多是比较冷淡和漠然的。他们从小就比较实际,自己不会轻易地付出什么。他们的观察力在很多时候是相当敏锐的,能观察到父母心里在想些什么,然后知道自己该如何做。

有眼泪的笑

这类孩子在笑时经常会笑出眼泪来,这是由于笑的幅度太大的缘故。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他们的感情多是相当丰富的,具有爱心和同情心,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向上的。他们有一定的进取心和取胜欲望。他们可以帮助别人,并适当地牺牲一些自我利益,但并不求回报。

平淡柔和的笑

笑起来声音柔和而又平淡,多见于女生,这样的孩子性格多较沉着和稳重,在大是大非面前多能够保持头脑的清醒和冷静;他们比较明事理,凡事能够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为他人考虑,善于化解矛盾和纠纷。这样的孩子会有很多朋友,因为与他们相处时感觉平淡如水,很舒服。

“哈哈”的笑

“哈哈”型的发笑,是所谓的“豪杰型”笑。一般人很难发出这样的笑声。这是身体状况极佳才有的笑声,平常这样发笑必是体力充沛的孩子。不过,这种笑声带有威压感,会震慑他人,因而使人心生警戒。

“呵呵”的笑

“呵呵”型的笑声是孩子自觉没有信心或强制压抑不快的情绪时,没有完全发笑的笑声。有时可能以这种笑声掩饰内心的牢骚,心浮气躁或身体疲倦时也会有这样的发笑法。

第六节 家长需要注意的其他面部细节
孩子头发与性格的关系
头发是人体最为重要的装饰品,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从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性格趋向。

头发粗直、硬度高的孩子,性格豪爽,不拘小节,用孩子的话说是很“仗义”,做事光明磊落,不会玩弄小聪明,在伙伴当中人缘很好,未来可能成为朋友的患难之交。

头发浓密而且很黑的孩子,做事情有条理,很有智慧,因此,他们的学习习惯通常较好。这类孩子有理想,有抱负。

头发自然卷的孩子,一般都有很强的个性,喜欢表现自己,常常给别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其叛逆期的持续时间比较长,表现出来的叛逆程度也可能更为强烈。

注重形象的孩子一般也很看重发型,因为他们很小就知道,头发是人体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关系着人的整体形象。在学校和生活里,他们通常给人以干净、成熟的印象。

上学出门前头发总是梳理得很齐整的孩子,很注重外在形象,很在乎老师和同学对于自己的看法,对交友和老师的教课方式等也比较挑剔,喜欢吹毛求疵;未来有点完美主义的倾向。

头发自然随意,没有明显的修理的孩子,对外表的东西不看重,喜欢内在的收获,他们对于一次考试的成功或失败看得很淡,更在意从每次考试中获得的收获。

经常留短发的孩子做事情干脆直接,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一次成功的经历而骄傲,常会满足于自己的现状;有些孩子则看重自己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

发行喜欢赶时髦的孩子,喜欢老师或家长的夸奖和表扬,对学习可能不太热衷,更喜欢和时髦有关的事物。

脸颊与下巴的动作
脸颊和下巴这两个部位的配合的确能够给人与众不同的感受。

通常下巴突出的人,具有丰厚的爱情欲望,而下巴凹陷的人,对爱情则十分冷淡,或者爱情不专一。下巴发育良好的人,其精力绝伦,常常成为带有英雄色彩的人物。

尖而狭窄的下巴,不论男女均有些神经质,在爱情上不尽如意。他虽然喜欢与异性共谱恋曲,但是在性生活方面表现冷漠,向往柏拉图式的爱情。

下巴既狭且圆的人,是恋爱至上论的崇拜者。他们会为爱而生,为爱而死。如果是一位男性属于这类型,他在实践能力方面可能会欠缺,不适于从事竞争激烈的财经界。因为这类型人的头脑较为清晰,最好去从事文字类的工作,或许更有发展。

圆下巴的人,拥有美满的爱情,如果是位女性一定非常顾家;如果是男性,性情一定温和。这种人不仅是恋爱的胜利者,同时由于工作十分热心,也经常身负重任。也具有仁爱之心,子女也很贤孝,可以享受一个幸福的晚年。圆下巴的年轻女子,性器官、骨盆等均极发达,因此,生产也很方便。

宽下巴人的性格比圆下巴的人性格要格外强硬些。他们对任何事物均会彻底加以研究,往往拥有我佛慈悲式的伟大爱情。虽然具有嫉妒心,但也兼有宽容的美德,不会由于激情而毁了自己。他们心中充满了仁义。方下巴的人是行动派,永远不能无事可做。他们的个性常刚毅果断,当他们有了一个意念时,一定会很坚决地一往无前,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坚持到底达到目的。这类型人富于进取心,不论是学者、实业家、政治家、作家等,均能获得极大成功。不过,这类人如果走错了一步,他的性格便会一反常态,甚至去从事破坏性的活动。

方下巴的人是彻底的理想主义者,有时他虽然知道会对自己不利,但仍然有勇气积极行动。有许多男性属于这种类型。在恋爱方面他们也极顽固,对于他们不能理解的人,就会加以辞退。他们一旦产生爱意,就会力排万难,专心一致地努力追求。方下巴的男性中,许多人会被女性全心全意地爱上,成为幸运的艳福者。有双下巴的男女,通常爱情深厚,性情笃实,心地宽大。双下巴又称“大黑颚”,这种人财运亨通,他们并无激烈的意欲,也不脱离常规的范围,是比较德高望重的。

小测试:看看孩子的人缘怎么样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传说他对自己雕刻的美丽塑像产生了深深的爱慕之情,以至终日茶饭不思,睡眠不香,天长日久,日渐憔悴,直至病恹恹的也不悔改。最后,他的真情终于感动了维纳斯女神。女神给塑像赋予了生命,变成了活生生的美女,嫁给了皮格马利翁,从此他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种以诚挚感情感动女神的效应,被人们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同样适用于孩子处理人际关系。实际上,孩子的人缘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对别人的态度。每个人都是有感觉的,有感情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后,请家长想想平日里,自己的孩子的处事方式,再认认真真回答以下六个问题,从每个问题后面的三种选择中选择一个与您的孩子实际情况最相符的,然后对照相应评分表,就可以知道孩子人缘到底如何了。

1. 有亲戚邀请您全家参加聚会。可是,这次聚会会有陌生人参加,那么:

A 孩子非常乐意地去认识他们,积极地想去参加这次聚会。

B 孩子甚至愿意早去一会儿,和大家聊天。

C 孩子借故拒绝,告诉您那天已经答应其他同学去玩了。

2. 在街上,一位陌生人向您问路,您恰巧不知道这个地方,而孩子知道,但很难解释清楚,况且,你们还有急事。于是:

A 孩子让他去向远处的警察打听。

B 孩子会尽量简单地告诉他。

C 孩子会提出和您一起把他引到去火车站的方向。

3. 孩子的朋友到您家来,他们以前非常要好,但小学毕业后,以前有快一年没有见面了。可是这天晚上电视里正在放一部非常好看的科幻影片。结果:

A 孩子关上电视机,专心而兴奋地和朋友聊天。

B 孩子说服朋友同他一道看电视。

C 孩子开着电视,同朋友一起聊天。

4. 您给了孩子一些零花钱。接着:

A 他把钱全部存在存钱罐里。

B 他很快就花完,理由是每次放学和同学吃冰棍,他都抢着请客。

C 他买了些东西,如漫画书、文具、杂志等。

5. 邻居要出门一天,让您照顾一下他们的孩子,您的孩子正好也在家。当邻居的孩子醒后哭闹时,您的孩子会:

A 关上自己房间的门,不管不问。

B 他把孩子抱在怀里,哼着歌曲想让小孩入睡。

C 看看孩子是否需要什么东西。如果他无故哭闹,你就让他哭去,终究他会停下来的。

6. 如果孩子有闲暇时光,他喜欢干些什么?

A 与朋友一起去玩,并以此为幸福。

B 到商店里买东西。

C 呆在卧室里上网、看书。

分数分配

这六道题的答案得分如下:

1. A 2分B 3分C 1分

2. A 1分B 2分C 3分

3. A 3分B 2分C 1分

4. A 1分B 3分C 2分

5. A 1分B 3分C 2分

6. A 3分B 2分C 1分

得分分析

1. 14~18分之间

您的孩子非常善于交际。伙伴们都非常喜欢他,这是可以理解的。他总是面带笑容,为别人考虑的比为他自己考虑的要多。朋友们为认识您的孩子而感到幸运。

2. 8~13分之间

孩子喜欢独立一个人呆着,他需要有朋友围在身边。他或许非常喜欢帮忙——如果这不花费他太多精力的话。比起关心别人来说,他更想被别人关心,但这是不够的。

3. 8分以下

注意,您的孩子置身于众人之外,仅仅为自己而活着。如果不加以引导,他可能将来是一位利己主义者。不要奇怪为什么您的孩子朋友这样少,先帮他从他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吧。

教子指南

如果您的孩子比较孤僻,您可以这样教育他,当你并不怎么喜欢某个同学时,只要你在心里不断地强迫自己觉得“他是个好人”,对他的言行都报以善意的理解,尽量多想对方优点,对方就可能会坦诚友好地对待你。相反,如果你一开始就认为这个同学“讨厌”,于是,他的一举一动都会按照你的理解变得更加令人讨厌。

所以,得分低的孩子肯定是在日常交往中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了“讨厌”对方的态度。久而久之,对方就真如他认为的那样讨厌了。于是,他的潜在朋友就又少了一个。家长要引导孩子放开心胸,多看别的孩子的优点,这样,他的人缘就会越来越好!

第二章 肢体语言可以迅速反映孩子性格
孩子的肢体动作,往往是最容易被家长注意到的细节,但也是最难以把握的。对于细心观察的家长来说,肢体细节是他们快速了解孩子心理的重要手段。肢体细节既包括手部细节、体型、站立姿势等静态因素,也包括微笑、行走仪态等动态方面。体态语在孩子表达意思时有一些最基本的规则,结合一些手势与姿态,让我们看看它会告诉家长些什么。

第一节 肢体语言与孩子性格的关系
身体语言男女有别
每一个孩子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身体语言,这些特有的身体语言,只有父母才会读懂。

父母都知道,男孩与女孩在生理上巨大差异,但心理上的差异也许是父母更应该关注的。

世界各国的教育学家,都对男孩与女孩在“体语”上由于性别的不同而导致的差异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发现,男孩和女孩在肢体语言上存在很大的差别。

比如:女孩子的特有身体语言有:笑时捂着嘴;习惯拿手提带;喜欢照镜子;走路时扭腰等等。如果男孩子具有这些本属于女孩子特有的身体语言,就会被家长或伙伴们认为“女里女气”,成为被嘲笑的对象。这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家长要及时加以引导。家长要明白,要想孩子健康地成长,很好地与他人交流,就必须要注意肢体语言的性别差异问题。

以孩子的哭为例,男孩和女孩在表达不满或心情烦躁时都会嚎啕大哭。但女孩子往往在没什么值得哭的小问题时,也会放声大哭,而男孩子一般不会为不值得哭的东西掉眼泪。教育学家表示,男孩子通常3个礼拜哭一次,而女孩子则是一个礼拜哭3次。

妈妈对于孩子的身体语言更具观察力
如今的社会,孩子都是独生子。如何教育好他们却成了每个当父母的头等大事。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关心的更多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身体健康,有多少父母真正想去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呢。尤其作为妈妈,想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就首先要去读懂孩子的肢体语言,从而逐渐培养母子沟通的默契。我们都知道“母子连心”这个词,孩子是妈妈身上的一块肉,母亲对于孩子的感知程度比任何人都要深。

我们来听听一位母亲的心里话:

我有一个六岁大的孩子,我相信许多母亲和我的烦恼是一样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有许多大人所不能理解的事情,比如一些奇怪的动作。我问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些动作,他也不说。我真怕他会有多动症的倾向。我希望自己的顾虑是多余的。但他的小动作真的让我不安,从这么小我就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天哪,我都不敢想像以后会怎样!我该怎样解决呢?身为家长我真不理解,以前那么可爱的一个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难道这就是所谓的80后或90后正常的成长行为吗?

总体而言,女性的观察力和直觉力,都要比男性更为敏锐一些。德国教育医学家斯佩格通过核磁共振100对父母头部后表示:母亲大脑有15个左右的部位可以用来评估受到的来自孩子的刺激,而父亲大脑中仅有4至5个这样的部位。

母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启蒙老师,能给孩子带来了什么?也许家长会读一些关于孩子成长的书籍来帮助自己了解孩子平常会有哪些反常的举动,比方说有时候孩子想引起大人的注意,他会做出什么反常的行为;嫉妒其他小伙伴时,会有哪些举动;为什么有时孩子会反复无常,行为不稳定等等。当孩子出现上面的问题时,那就证明他们的心理出现了问题。母亲要第一时间作出正确反应,来引导孩子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

随着孩子成长,烦恼就越多。而很多母亲又是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只是一味地让孩子学这学那,从来不问孩子的想法,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把孩子养成厌学、逃学或者别的什么情况。当孩子出现一些习惯性的肢体语言,母亲们抱怨看不懂时,我们是否检讨过自己?很少有家长会认为自己有错,只是想“这孩子怎么性格这么怪啊”、或打骂孩子。母亲的严厉惩罚、过分干涉,往往只会让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加重。

身为母亲,是不是该多关心下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不是让他们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或是心平气和地听听他们的心里话。让我们站在他们的立场,去仔细研究下孩子的一些肢体语言,也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信的话,可以试试看。

妈妈在和孩子沟通时,应该注意到,如果孩子的有声语言同身体语言不能紧密、和谐地结合,甚至出现背道而驰的状况,那这表明,孩子没有在认真听家长讲话,这样的沟通也是不会成功的。

双脚动作比脸部表情更能说明问题
母亲在观察孩子时,习惯第一眼就看孩子的表情,但是精明的孩子懂得“脸部表情可以装”,但是很少有孩子知道如何伪装双脚的动作。

其中一个线索就是双脚朝向的方向。当孩子与母亲说话时,如果孩子的双脚朝向某个方向,而不是正对着你,就代表他想要结束这场对话。

如果孩子突然双脚(脚踝之处)交叉,就代表他有些紧张或是觉得受到威胁。

如果孩子将身体往后移,然后翘脚而坐,这就是自信的表现,代表他喜欢目前谈话的内容。

第二节 体型是对孩子性格重要的衡量标准
不同的体型对应不同的心理性格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瑟雷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首先将体型与孩子性格、心理联系起来,进行了系统研究。他确定了4种基本体型:矮胖型、瘦长型、强壮型、异常型。他指出不同体型

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和心理,而且发现不同体型的孩子易患的病症也不相同,其结论大致如下:

矮胖型气质是躁狂性的,具有外向的性格,未来易患躁狂抑郁症、高血压、高血糖等,心理特点急性、快速。

瘦长型具有分裂气质,性格内向、顺从、胆小害羞、偏执,未来易患精神分裂症,心理趋向封闭、自我。

强壮型具有黏着气质,有冲动性行为。

发育异常型有抑郁气质,性格软弱,心理极端封闭,与世隔绝。

科瑞其玛的体型分类法与孩子的性格
根据德国教育学者科瑞琪玛的性格判别方法,大致可以依据六种体型来分析孩子的性格:

肥胖型而脂肪质的型态

脂肪质而肥胖型的体型之特征,是胸部、腹部和臀部十分宽厚。因腹部附着脂肪,所以从整体看来,像是有很多肉。一般说来,幼儿园是最容易肥胖的年代,因开心或饮食过度而肥胖。

这种体型的孩子通常开朗,日常十分活跃,是个有风趣的孩子。兼有开朗、积极、善良、单纯的多重性格,且活、幽默;另一方面,具有稳重和和、正反两面的性格,特别表现在欢乐和苦闷的时候。

如果父母能在孩子与自己第一次就重大问题沟通时征服他们,那以后的沟通就会非常顺利。所以,面对这种孩子,第一次正式交流之前,切记要做足功课。

略带纤瘦而肌体结实的型态

这种孩子体型略嫌纤瘦,自我意识特别强烈,且很固执,有些时候对父母会表现出挑战意味。有强烈的信念,满怀信心,不论遇到怎样的苦难,都秉持成功的目标去努力。

这种孩子有强烈的信心加上判断灵敏,做事果断,如果从小加以正确引导、努力培养,

未来会前途无量。相反,当这种信念误入歧途时,就会变得孤傲、猜己。一旦一个念头缠在脑子里,想要更改也非常困难。

这种型态的孩子缺乏魅力,但是个有能力的人。

母亲与这种孩子沟通时,绝不能与之相互对立。

纤瘦型的型态

此类型的孩子,虽然外表虚弱,但实际上是很难应付的。若为女孩子,性格刚强,一旦受到伤害,更不宜交流。

这种类型的孩子特征是冷淡、冷静,然而性格复杂,这种孩子具有不易接近的贵族气质。

这种孩子对无关紧要的事固执己见、乖癖、不变通、倔强,并且呆板。与小伙伴交往时,也会有一些小手段来达到目的。

对于这类孩子,家长不能心急,必须耐心等待,以达到教育好孩子的目的。

筋骨强壮而结实的型态

筋骨强壮而体格结实是坚忍质型态的孩子。筋肉和骨骼发达、肩膀宽大、脖子粗,有从事好体力型工作的潜质,往运动员的方向培养,可望出人头地。他们做事认真、踏实。

接照上面所说的各点,这种孩子今后虽很可靠,但缺乏情趣而有些呆板。

父母与他们沟通时必须知其性情,要经常与他们交谈,沟通思想。

体型可以反映长远人格发展
美国教育医学工作者们在上世纪40年代又提出了一种体型与孩子人格发展相互关联的新论点。他们区分出3种体型:内胚层型(柔软、丰满、消化器官发达);中胚层型(肌肉发达、强壮有力);外胚层型(瘦长、虚弱、神经系统敏感):

内胚层型占主导的孩子为“内脏优势型”,其特征是悠闲、好吃、行为缓慢、喜社交、宽宏大量,其心理特点为平和、善解人意;

中胚层型占主导的孩子 为“身体紧张型”,其特征是自信、大胆、健壮、精力充沛、冒险冲动,心理特点为任性、刚愎;

外胚层型占主导的孩子为“大脑紧张型”,其特征是内向、拘谨、胆怯、不好社交、工作热心负责、爱好艺术,心理特点为懦弱、稳重有余。

第三节 手是孩子内心的传感器
首先要懂得手型与孩子性格的联系
手,就是人的第二张脸。比如一个女孩子的手细腻光滑,那么她往往娇生惯养,很少做家务,性格就可能表现出娇气,受不得委屈等。孩子的手能说明很多东西,并且不像脸那样经常加以伪装。它能揭示一个人的性格、意图。观察一个孩子的手及手的动作,会对你了解那个孩子产生重大的意义。

英国教育协会理事长坎宁安把孩子的手型分为四大类:

魅力型:

这种修长、柔软类型的手,是天然所生的,它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整型,它只能是一脉相传的。它是人类除血液外,唯一高贵的东西。

它和孩子的气质是一致的,是与生俱来的。它并不代表孩子未来一定是有钱有势,但它确实能说明孩子不屈不挠的气质。这类孩子爱带着幻想去做事。

有这种手的孩子喜欢典雅的东西,对古典音乐、建筑图片情有独钟。这种手是艺术之手。

然而,这种孩子未来可能对待自己的实际工作,热情有余,毅力不足,接受不了失败的打击。父母应着重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

肥胖型:

胖乎乎的手踏实、可爱、给人以信赖感。但是,这种并无魅力的手,使孩子在别人面前很少显山露水,甚至多少带有一点自卑的意味。

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这种手的孩子会以稳重及成熟的性格来感染他的朋友,形成固定的朋友圈子。这种孩子的爱好并不多,他只表现对传统事务的热爱,会拒绝接受流行的东西。

因此,这种孩子的成就总是不很尽如人意。父母应该着力培养他们接收新鲜事务的能力。

磁性型

有着玉器般质地的手,散发着磁性,这类孩子天生挑剔,对衣着、对食物、对交友。

它的型态无懈可击,有着玉器般完美无缺的质感,所以它无需戴过多华丽的手饰。

它的确是双高雅手,即使随着时光的流逝,它也会像用旧的磁器一样,渗透出淳厚的味道。

这类孩子的气质可能像高贵的公主或王子,孤芳自赏之余,缺乏追求。

这类孩子的父母其实面临幸福的抉择,手相大富大贵,该如何引导?其实,父母只需谨记,适当的家务能力必须培养,毕竟,人不能靠手吃饭;一定要教育孩子要平易近人,人不能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出门必须靠朋友。这个时代不存在花瓶。

瘦弱型

这种孩子的手型瘦而细长,好动而灵活。这种孩子的未来往往与钢琴家联系在一起,其实也没有这么理想话,手型细长,说明动手能力强,能吃苦,是一种比较完美、实际的手型。

这类孩子往往好动,热衷于各类事务,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怕吃苦。

一项调查显示,瘦长型的手对金钱有着本能的欲望,它机警、灵敏,理财能力非常强。

父母对于这类孩子,应该因材施教,看到孩子哪方面兴趣大,就着重培养。教育界也称这种手型为“万金油型”手。

另外,父母应该知道的一点是:手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器官,漫漫历史长河中,由于社会分工不同,男性的手和女性的手的功能产生了重大差别。由于劳作,男性的手稍微内旋;由于抱孩子和喂奶的需要,女性的手稍微外旋。

您的孩子手经常托腮吗
父母经常发现孩子,突然放下手中的事情,若有所思的坐在那里,手托着腮,眼睛望向远处。父母应该明白,这是一种强烈的暗示,孩子有心事。为什么说这是强烈的暗示呢?

首先,初级的关于思考的动作表示是长时间呆坐那里,孩子就某一问题进入冥想模式,身无旁物,随着思考时间的延续,瞳孔开始发散,表现为好像在眺望远方,最后用手支持头部,也就是托腮,这时,孩子已经进入深层思考状态。

当父母发现孩子托腮时,可以先不去打扰,让孩子把问题想完,一方面是出于对孩子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孩子脑部思维能力的开发,有教育学家称,孩子的深层思考状态被猛地破坏,会对其脑部发育产生影响。

当孩子把问题想明白,或百思不得其解时,自然会去找父母谈心,这时的谈话效果也是最好的。如果孩子比较内向,父母就应该主动找孩子沟通,去了解孩子的心事。

父母要记住,孩子托腮,表明心事重重,父母自然不能不闻不问。

您的孩子手经常抓后脑勺吗
有的父母经常看到自己的孩子总是“抓耳挠腮”,仿佛孙大圣下凡。父母通常会觉得,这可能是由于蚊虫叮咬所致,一会儿就没事了,更有父母会觉得孩子是不是患多动症了?为此忧心忡忡。

大家常说“急得抓耳挠腮”,这也许才是发现孩子抓后脑勺的问题关键所在。孩子更是这样,遇到问题,或有心事,着急上火,有的问题又不敢和父母说,自己“抓耳挠腮”可能都不觉得。

父母要从固定思维模式中走出来,想想“孩子是不是有什么着急事儿”、“有什么难言之隐”之类的假设。从而准备和孩子沟通,进行适当的引导。

此外,当一个孩子习惯用手摸后脑勺时,往往是出现了恼恨或懊悔等负面情绪。

您的孩子经常”摩拳擦掌”吗
还有的孩子很有趣,有事儿没事儿老摩擦手掌,据很多老师讲,这个动作他们经常能发现。家长有时笑着对孩子讲:宝贝儿,老是摩拳擦掌地做什么呀?要干一番大事业吗?得出的结论也经常不置可否。

家长看到这个举动也会认为是积极的,感觉孩子很有进取心,想做一番事情,因此也往往不会放在心上。但教育专家称,这类孩子可能内心空虚,在这一时间段,没有明确的方向。父母应该想方设法给孩子“找点事情做”。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大多数情况,“摩拳擦掌”反应的是这种信号。

当父母和孩子就某一话题交流时,孩子“摩拳擦掌”的反应则是积极的信号,说明孩子对当前话题非常感兴趣,跃跃欲试。

您的孩子经常双拳紧握吗
提起“双拳紧握”这四个字,往往伴随着一双嫉恶如仇的眼睛。如果发现孩子经常有紧握双拳的举动,那家长需要格外注意。

这类孩子往往出现在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身上,他们会有些愤世嫉俗。对对家庭、对父母的不满,久而久之转变成对同学、对学校、对单位、对社会的不满。父母需要改正自身的不足,分析何种原因让孩子体验不到家庭的温暖,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是正常的一家三口,孩子出现双拳紧握的情况,则说明其处理问题易偏激,爱冲动,未来做事可能容易走极端。父母要竭力改正孩子这一习惯,万一日后出门在外,作出什么不堪设想的事情,父母后悔就来不及了。

您的孩子经常手摸头发吗
还有一种孩子常见的手部动作,是孩子用手摸自己的头发。这个动作所反应的问题是孩子缺乏自信。这次孩子在同外人说话时,习惯隔一会儿就用手摸摸自己的头发。给人的感觉是手不知道往哪儿放,很不自然。

父母发现后,应及时与孩子交流这种手势的不利之处,引导孩子慢慢改掉这个习惯。

这种姿势,是孩子最常见也是最容易改正的。教育学家表示,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一般不出一个月,就可以使孩子根除这种手势。

孩子如何利用手掩饰其内心变化
孩子有时为了让父母对他们放松警惕,会采取一些手段来掩饰他们的内心,手是其中重要的“工具”,下面是三种孩子掩饰内心变化的常见姿势:

把双臂抱在胸前这是成人世界里常见的姿势,孩子有时为了掩盖其忐忑的心理也会用到。好像“用手盖住心,妈妈就不会看到”。

摸袖口这个动作看似漫不经心,但却是孩子下意识掩盖紧张情绪的标志。

抠手指甲 在无所适从时,孩子会用一只手抠另一只手的指甲,这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姿势。此时孩子通常觉得心虚。

父母在与孩子谈话时,发现孩子有如上举动,那就说明,孩子可能心理非常紧张害怕,这时父母可以稍稍缓和气氛,切不可抓住不放,非逼孩子说出事实。

第四节 坐姿能够反映孩子当下心理
翘二郎腿的坐姿值得父母警示
父母现在都明白要从小培养孩子“坐有坐样,站有站样”,看到孩子翘二郎腿时,都会说“你这孩子怎么吊儿郎当的”之类的话。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孩子在父母不在时,敲二郎腿呢?

不久前的一则报道让人哭笑不得,报道说,现在中小学生流行一种“新潮服饰”。韩日风格的服装不在受宠,而耐克、阿迪也会被认为是“俗”的代名词,那这种新潮中的新潮到底是什么呢?答案是“片儿鞋”、或“老头鞋”,上衣则是类似于道士穿的那种布制的圆领衫,下身则是一水儿的深色短裤。这种衣着的孩子说,现在流行中国式复古,而他们认为这种服饰的绝配姿势就是敲二郎腿。原因则是,怎么看怎么悠闲。有的老师讲述时哭笑不得,课间时,几个男孩子围着一起,翘着二郎腿侃大山,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再来一盘象棋就完美了”。而其他同学也认为这种造型很“有型”,纷纷模仿。家长们认为这样的造型也比之前的日韩风格好,表示鼓励。于是,走进学校,“满眼尽是二郎腿”。

父母应该时刻明白,二郎腿是性格散漫的标志,您也许可以认为这样的孩子随性、与世无争,但如果代价是孩子作风越来越散漫,那还是及时制止为妙。这反应孩子对待学习、对待亲子沟通的一种不良态度。如果敲着二郎腿和父母说话,而没有得到严厉批评,那以后在学习、在工作中就会做什么都不认真。

在实时交流时,父母如果发现孩子突然翘起二郎腿,那说明孩子开始变得漫不经心,对话题无兴趣,表示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那继续交流下去成效也就不大了。

双手交叉放在大腿两侧所反映的心理
如果交谈时,孩子出现这种姿势,那可能表明,对于目前的话题,他很有自信心,很有把握。由于手放在大腿两侧,则是腿完全暴露给对方,这也是孩子戒心消除的信号,继续交流下去,会有不错的效果。

随着交谈的深入,即便与父母存在分歧,也不会轻易受到影响。

父母应该明白,孩子会有一大堆理由等着反驳你,想改变他们的想法会很难。

这类孩子天资聪颖,学习努力刻苦,总是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实现理想,遇到困难,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绝对不轻易向困难低头。虽然有这种“胜不骄、败不馁”的品性,但当他们完全沉醉在成功的幸福之中时,也会有得意忘形之举。

他们协调能力很强,有领导的才能和欲望。

双手交叉放在腿上所反映的心理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看到孩子的这种姿势会觉得很舒服。感觉孩子非常亲切。此时孩子坐姿端正,双手平放,好像在很认真地听父母讲话。但父母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时候摆出这种姿势的孩子却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坐在那里的仅仅是一副躯壳,好像在接受审问一样。判断孩子是否在认真听的依据就是观察他们的眼睛,看看他们的瞳孔是否发散。

尽力蜷缩身体而坐是不好的信号
有的父母对于同孩子交流很困惑,其中一种情况是开始时,孩子状态很好,坐的很正,同父母也有互动,但慢慢地就失去兴趣了,有的孩子甚至不管父母的感受,蜷缩身体,显得非常萎靡不振。

这确实是一种不好的信号,说明孩子此时的状态比较疲倦,对于父母说的内容没有一点兴趣。肢体语言表达得也很极端,丝毫不理会父母的感受。

且不说沟通有无必要进行下去,就是孩子的性格,父母就要马上改善。这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好像就会表现得对任何事务都不敢兴趣,大脑经常空空如也。而且生性渴望自由,不受约束,但父母应该明白,凡事应有度。尊重父母是一方面,还有一点就是做事情不能太随意妄为。

爱侧身坐的孩子很有趣
这种孩子在倾听与随意二者之间徘徊,往往是感情外露、不拘小节。他们希望从自身做起,创造一个既不懒散,而又随意的谈话环境。

这类孩子是一个优秀的倾听者,他们懂得在随意中把握关键点,与之交流会觉得“越说越带劲”,并被他们的气质所感染,放下之前的严肃感觉,达到双方心与心的交流。

坐时爱抖腿的暗示
父母与孩子沟通时,常发现说着说着,孩子开始抖腿,频率慢慢加快,最后带着整个身子都在晃动,如果椅子陈旧,那还会发出刺耳的“吱吱”声,让父母非常不快。

这尤其是男孩子的常见问题,是多动症的前兆表现之一。在交流中,则表示孩子对话题开始失去兴趣,开始觉得无聊,用抖腿来打发时间。

父母在发现孩子近期开始出现这个问题时,要想办法让孩子改正,要不以后孩子在上学和工作中都会吃大亏。

落座时的动作是最直观的判断依据
其实,不仅坐姿可以反应出孩子的性格,就是落座时的动作行为、方式也可以透露孩子当时的心理状态。下面这几种情况是常见的:

在他人面前猛然而坐孩子会以为这是一种不拘小节的样子,其实不然,这个举动恰恰是反映出孩子心神不宁,或有不愿告人的心事

舒适而深深地坐在椅内这种坐姿表示孩子有着心理优势。父母可以仔细观察,孩子的腰部是逐渐向后拉动,变成身体靠在椅背、两脚伸出的姿势。此姿势并非发生何事,立即可以起立的姿势。这是认为跟对方不必过分紧张之人所采取的姿势。

将椅子转过来、跨骑而坐这种孩子,一般自我意识比较强,总想唯我独尊,称王称霸。

喜欢面对着别人坐 这类孩子应该比较好与之交流,因为他们希望自己能被对方所理解。

直挺着腰而坐下 是表示对父母的恭顺,也可能表示被父母的言谈所打动

始终浅坐在椅子上这是孩子处于心理劣势的表现,且欠缺精神上的安定感,因此要和孩子进行深入交流,还为时过早。因为他还没有定下心来。

第五节 站姿和走姿可以揭示孩子的心理
上一节向家长朋友们介绍了坐姿与孩子心理状态的关系,我们再说说站姿与走姿,相对于坐姿来说,这是一组动态的动作,同样,它们也可以反映孩子即时的心理状态。

站姿为什么可以揭示孩子的性格
站姿确实能极大反应出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站立姿势,不同的“站姿”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孩子也是如是。孩子的每次军训,站军姿都是雷打不动的经典项目,目的就是训练孩子的站姿,以此来培养他们军人的性格。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格里芬经过统计和分析发现了以下规律:

站立时习惯把双手插入裤袋的孩子少年老成,不轻易向人表露内心的情绪。性格偏于保守、内向。凡事步步为营,警觉性极高,不肯轻信别人。

站立时常把双手置于臀部的孩子自主心强,处事认真而绝不轻率,具有驾驭一切的野心。他们最大的缺点是主观,性格表现固执、顽固。

站立时将双手握置于背后的孩子性格特点是守规矩并且习惯于按规矩办事,尊重权威,极富责任感,适合当班级或年级领袖。不过有时情绪不稳定,往往让人摸不透;最大的优点是富于耐性,而且能够接受新思想和新观点。

站立时习惯把一只手插入裤袋,另一只手放在身旁的孩子典型的90后男孩,性格复杂多变,有时会极易与人相处,推心置腹。有时则冷若冰霜,对人处处提防,为自己筑起一道防护网。

站立时双脚合并,双手垂置身旁的孩子 性格特点诚实可靠,循规蹈矩而且生性坚毅,不会向任何困难屈服低头。

站立时不能静立,不断改变站立姿态的孩子性格急躁,身心经常处于紧张的状态,而且不断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在生活方面喜欢接受新的挑战,是一个典型的行动主义者。

无独有偶,英国的教育学者大卫-理查德森通过对地铁里孩子们站姿的研究,也发现了一些规律。如果父母带着孩子乘坐地铁,可以通过孩子抓车顶吊环的方式来判断其性格:

只用指尖勾住吊环的孩子其独立自主心极强。如果是男孩子,他个性比较高傲,虽然他有时也听别人的话,但决不附和。

紧握吊环的孩子喜欢将手与吊环完全接触,完全把自己的力道施加于吊环上,如此他可获得掌控感。

一只手抓两个吊环的孩子其依赖心很强,当然他也可能非常疲劳。

用指尖捏着吊环的孩子无论地铁如何晃动或是猛然加速、减速,他都站得极稳,他的手指只不过是形式上地抓抓而已。他是非常慎重的人,不太依赖别人,同时作任何事都是考虑得很周到。

虽然抓住了吊环,但手却不停在动的孩子这表示他的内心十分不稳定。

仔细研究孩子的走路姿势
看过了静态的站姿,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动态的走路姿势与孩子心理的关联:

大踏步走路的孩子身体非常健康,心地善良,这种孩子十分好胜。

走路姿态非常柔弱的孩子精神十分衰弱,当孩子一遇到精神上的打击,就可能会崩溃。

拖着鞋子走路的孩子这种孩子缺乏积极性,不喜欢变化,此外亦无特殊才能,在命运方面容易受阻。

以小快步伐行走的孩子性情急躁,心情较为急迫。

爱迈大步的孩子独立心很强。

行进时步伐零乱的孩子其神经不太健全,做事也爱分心,抓不到重点

一面走路一面回头看的孩子其猜忌心与妒嫉心特别强烈。

行走动作可以反映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会对孩子的未来命运起到一定的影响。教育学家一再表示,那些已经成功的人,大多大踏步走路,眼睛目视前方,坚定有力。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也能走向成功,那就应该先从培养孩子正确的走路姿势做起。

走在左边和右边可以暴露什么
看过一些具体的走路姿势后,家长们是否掌握一些通过观察孩子走路姿势来判断孩子心理的方法呢?更为有趣的是,通过观察并排走路时孩子的位置,也可以窥探孩子的内心。

有古语说“以行观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男孩子通常会选择走在右边,这是由于男性天生支配欲望决定的。一般情况下,在右边行走,代表掌握主动权,他们会产生“我要去哪里,妈妈就会跟我去哪里”、“去哪儿他们都得听我的”之类的想法,具有绝对的权威,尽管有时是母子或父子关系。反之,走在左边的,是被动型的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表示为无条件的服从,愿意听从别人的安排,这样的孩子可能一直与世无争,经常委曲求全,很难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父母要注意到这一点。

走在前面和后面可以反映什么
相对于左右位置的含义,父母们可能更容易理解孩子走路时前后位置所代表的性格。

喜欢走在前面的孩子充满自信,不怕为人领路,有一点“唯我独尊”的感觉。这类孩子的团队概念往往不强,幻想凭一己之力达到目标。喜欢走在后面的孩子性格内向,行事低调,有点“不合群”,会慢慢发展成做任何事都报以畏首畏尾的谦卑态度。

第六节 小动作隐藏孩子的无穷玄机
面部小动作
人们常说,孩子的表情是最生动的:小孩子哇哇大哭,代表其不舒服,哈哈大笑又说明他是快乐。伴随着年龄的成长,孩子的表情越来越丰富,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表情是无声的语言。当孩子与人交流时,都会下意识地表达各自情绪,有专家通过长期观察得出结论,孩子的面部所能做出的表情多达25万种之多。正是这些丰富的脸部表情使得孩子变得细腻而深刻。

下面我们来看两个心理学家所做的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拜亚在1973年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让一些成年人表现愤怒、恐怖、诱惑、无动于衷、幸福、悲伤等六种表情,再将这些录制后的表情放映给人看,让他们猜何种表情代表何种感情,结果让人大吃一惊,:猜对的平均不到两种。这说明虽然表情对揭示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可取性,况且表情相对于语言来说更能传递一个人的内心动向,但要在瞬间通过表情勘破人心,实属不易。

这个实验在美国引起很大反响,人们甚至还展开了一场关于人性的讨论,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经济的低迷与冷战,使人们的头脑过于压抑,以至于“表情都是错觉”。

而另一位刚刚崭露头角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托马斯,做了一个相似的实验,他让一些孩子做出相同的六种表情,将录制好的表情放映给人看,依旧是让他们猜何种表情代表何种感情,结果同样引起轰动,猜对的平均为五种。

这两组实验至今都为人们津津乐道,就像托马斯当时说的:“孩子们的性格是纯粹的,他们没有经历过复杂的社会,所以不会伪装自己,能用最本色的表情来诠释交给他们的各种表情,而拜亚实验的人们处于冷战中,社会相对动荡,在社会上经常需要伪装自己来达到各种目的,久而久之,他们变得不会准确控制自己的表情。”

这两组实验的结论表明,父母从孩子的表情中可以读到大量隐藏的心理情况。

法国教育家狄德罗在他的《绘画论》一书中说过:“孩子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

关于孩子的脸部表情刻画孩子的内心,我们在下面章节中会有详细介绍。

手的小动作
手可以充分表达感情,有科学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人类的手指十分灵敏可以感觉到振幅只有0.00002毫米的振动,而孩子的手指则更为敏感。

优秀的沟通者都习惯于利用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语言加手势是完美的交流组合。所以观察一个孩子说话时手的姿势变化,往往能及时捕捉到他发出的各种信息。

例如孩子突然下意识地握拳,这是一种典型的冲动心理,说明孩子极为反感当前的话题;将十指相对做成尖塔形状的孩子,说明他对父母所谈论的话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孩子用手触摸耳朵,表明他对父母所说的话缺乏基本的信任;如果他不停地用手触碰鼻尖,则可能是他内心犹豫不决;用手搔头表示他这时已经出现烦躁不安;用手捂嘴则是他想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用手在面部摩挲表明他对谈话的内容心不在焉、没有任何兴趣。

(1) 嘴的小动作

作家在刻画孩子的形象时,经常用到如下的描写:孩子的小嘴一鼓一鼓的,好像很不满意的样子。孩子的表情非常生动,其中嘴是一个很重要的部位。家长如果能认真研究孩子嘴部的动作,也能从中揣摩孩子的心理。

人的嘴有4种基本运动方式:张开闭合,向上向下,向前向后,抿紧放松,可以画出多种嘴角弧度,而不同的嘴角弧度也形成了不同的嘴部动作。而这些丰富的嘴部动作,也反应出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态度。

嘴巴动作中最典型的是笑,这是人类最美丽的动作,也是最能观察对方情绪的一个动作,而孩子的笑容格外甜美。

首先,从孩子笑容的特点来分析他们的性格:

大笑,嘴两端猛向上方翘这类孩子能让对方感到亲切,具有冒险精神和积极的作风,乐于助人。善于处理繁杂事务,越繁杂反而越觉得有趣。

开口大笑,嘴两端成平这类孩子的性格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但缺乏一定的耐心,做事遇到困难时,往往因为承受不住压力而放弃,父母要注意帮助孩子改正虎头蛇尾的毛病。

微笑,嘴两端稍下垂这类孩子性格内向,不善言语,与父母交流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喜欢琢磨对方心理,生性比较敏感。

这仅仅是从“笑”这一个动作来观察,当然不是非常全面。下面,我们从一般的嘴角弧度判断一个孩子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嘴抿成“一”字形的孩子其性格坚强,学习上遇到难题一般都能圆满地完成。

喜欢把嘴巴缩起的人这类孩子学习认真仔细,也许不适合做班干部,因为疑心比较重。另外,这种孩子还容易封闭自己。

嘴角稍稍有些向上 这种孩子头脑机灵,性格活泼外向,心胸也比较豁达,能与人很好地相处,很随和。

交谈时嘴唇的两端稍稍有些向后 表明他正在集中注意力倾听谈话,这种孩子意志不太坚定,容易受对方的影响。

下嘴唇往前撇 表明孩子并不相信你所说的是真实的,并且他还想立刻找到证据来反驳你的理论。

上下嘴唇一起往前撅的时候表明此刻孩子的心理可能转入某种防御状态。

嘴角老是向下撇的 这类孩子性格固执,不爱说话,很难被说服。

咬嘴唇在交谈时,用牙齿咬住下嘴唇,或是上嘴唇以及双唇紧闭的孩子,说明他正用心地听对方讲话,也可能是在心里仔细地分析对方所说的话,然后跟自己做个对照,也可能是在认真地反省自己。

说话时以手掩口一般女孩子比较常见,此种孩子性格较内向、保守,甚至有点自闭,不敢过多暴露自己,或者在做某种自我掩饰。

时常舔嘴唇 这种孩子很可能压抑着因谈话内容而引起的兴奋或紧张。

小测试:看看孩子的处事能力如何
请结合您孩子的情况考虑下面的问题,回答“√”或“×”。

1. 孩子喜欢参加社交活动吗?

2. 孩子喜欢结交新认识的同龄人吗?

3. 孩子常常主动向陌生人做自我介绍吗?

4. 孩子喜欢发现他人的兴趣吗?

5. 孩子在回答有关自己的背景与兴趣的问题时感到难为情吗?

6. 孩子喜欢在亲友聚会时当众说话吗?

7. 孩子喜欢在亲友聚会上主动给长辈敬酒吗?

8. 孩子与有地方口音的人交流有困难吗?

9. 孩子喜欢在上学时穿正规的衣服吗?

10. 孩子在父母吵架后经常会劝和吗?

11. 孩子喜欢与陌生人聊天吗?

12. 孩子喜欢在班级联欢会上扮演圣诞老人吗?

13. 孩子在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介意扮演逗人笑的丑角吗?

14. 孩子喜欢成为班级联欢会上的核心人物吗?

15. 孩子是否为自己的讲话水平不佳或口吃而深感苦恼?

16. 孩子惧怕与外国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吗?

17. 孩子与人谈话时喜欢掌握话题的主动权吗?

18. 孩子与身世不幸的人谈话时能否轻松自然?

19. 孩子希望别人说他成熟吗?

20. 他在自助餐厅里是否会无节制地吃喝?

21. 你喜欢倡议共同举杯吗?

分数分配

本测验的答案并无正误之分。只是一般情况下,擅长于社交的人会倾向于以下答案: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

20.×21.√

√记1分,×则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得分分析

1. 17~21分:您的孩子在各种各样的场合都表现得大方得体,从不拒绝结交朋友的机会。或许经常有亲戚朋友夸您教子有方。孩子待人真诚友善,很多人都喜欢他。

2. 11~16分:孩子在大多数场合中都表现出色,只是有时稍微缺乏自信心,他要特别注意主动结交新朋友。

3. 5~10分:也许是由于羞怯或少言寡语的性格,孩子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自信。当他应该以轻松、热情、活泼的面貌出现时,他却常常显得过于局促不安。

4. 4分以下:孩子是一个孤独的人,不喜欢任何形式的聚会。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这方面的性格。

第三章 从生活的小细节观察孩子的心理
家长们在读完上面两章的内容后,对于观察孩子应该学习得差不多了,下面让我们具体到实际生活中,看看如何快速读懂孩子的心理。

第一节 观察孩子的饮食习惯
从饮食习惯看,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一天也离不开食物,食物对于人的重要性是无需多说的。

我们从一个孩子喜欢吃什么东西可以观察出他的性格特征,同样,家长从一个孩子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吃东西,也可以观察出他的性格特征:

将食物分割成若干小块,然后一点一点慢慢地吃。比如父母带孩子去吃“必胜客”时,有的孩子把一块披萨再切成几小块,慢慢送到嘴里,细细地咀嚼。这样的孩子,多是比较传统和保守的,他们做事比较小心和谨慎,比如解一道数学题,有传统的解法时他们通常不会思考其他更加巧妙的解法。这类孩子不会轻易地得罪人,在很多时候都充当好好先生。

吃东西时很讲究程序化,总是一项一项地全部做到位以后,才坐下来慢慢地吃。这一类型的孩子思想多是相当缜密的,做事也有逻辑性,他们通常喜欢读侦探小说,幻想成为当世的福尔摩斯或波罗,动画片则酷爱柯南。一件事情,他们总是会花很多时间去考虑,把前前后后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想清楚,并想好了适当的应对方法以后,才会动手去做。

饭量很小,吃一点就放下碗筷不吃了的人。很多家长都担心这类孩子患有厌食症,这里我们从心理的角度来分析下孩子为何饭量很小。这类孩子多是比较传统和保守的,其中女孩子占绝大多数。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非常小心和谨慎,总是不断地努力处好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许朋友间的一个眼神就会让他们思考一天。他们为避免风险,凡事喜欢墨守成规,按照旧的方法去完成。学校里,经常穿着校服,样子文静,很少说话的女生就是这种类型。

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一顿饭就吃完了。从生理学的角度,父母应从小就让孩子懂得吃饭快有百害无一利,不光对肠胃不好,而且最容易发胖。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样的孩子大多有较旺盛的精力,他们的性情很坦率和豪爽,待人真诚、热情,做事干脆、果断,自我意识比较强,有些时候常常自以为是,而听不得大人的规劝。他们有很强的竞争心理和进取精神,绝不会轻而易举地就向谁妥协和认输,而总是要与对方较劲儿。

吃饭的速度极慢,总是细嚼慢咽。这样的孩子在学习或交友或生活中是相当重视过程的,比如父母带他们去动物园,他们不会走马观花地游览,每种动物都会让他们逗留许久,或仔细观察,或拍照。总之,他们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他们做事周密严谨,在学习中,不会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来突击复习,因为平时的点滴积累已经使他们胸有成竹。这类孩子的缺点是有时表现的过于随性,比如集体游玩时,会因自己的旅行风格让其他人久等,从而给他人造成不好的印象。

吃东西不知道加以节制,看到喜欢吃的就一定要吃个够。这一类型的孩子,性格大多比较豪爽和耿直,他们大多有不少关系铁的“哥们儿”或“姐们儿”,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使自己的周围经常团结着许多伙伴。他们不懂得也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往往全部写在脸上,让人一目了然,这会得到一部分人的欣赏,同时也会得罪另一部分人。

从来不喜欢和父母或同学一起进餐,而乐于自己单独一个人静静地吃。这样的孩子大多性格比较孤僻,有些自命清高和孤芳自赏。他们比较坚强,做事也很稳重,具有一定的责任心,能保持言行的相对一致。

第二节 请仔细观察孩子的随意涂写
家长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工作无聊或疲倦时会在一张纸上随便地涂涂写写。这种随意的涂写可以反映人们的心理状态。而孩子更喜欢这种信手拈来般地创作,这是由于孩子的天性所致。有教育心理学家指出,这种无意识的乱涂乱写,往往能显示出一个孩子的性格或当前心理状态。因为孩子内心的真实感觉,正是通过涂写这个过程显露出来的。父母应该好好观察孩子的作品,从中发现孩子的心态。澳大利亚格林威尔教育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们,就对孩子喜欢涂写的类型与孩子心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

喜欢画三角形的孩子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多比较强。在绝大多数时候能够保持头脑清醒,思路清晰,有很好的判断力和决断力,但缺乏耐性,容易急躁、发脾气,这类孩子通常喜欢数学。

喜欢画圆形的孩子凡事有一定的规划和设计,喜欢按照事先的准备行事。他们多有很强的创造力和很丰富的想象力。比如,在考试时,这类孩子会对考试时间的分配有清晰的计算。

喜欢画折线的孩子多分析能力比较强,而且思维敏捷,反应速度快。但容易陷入相对紧张的状态之中,情绪不稳定,时好时坏,让父母难以捉摸。这种涂写方式通常漫无目的,画到哪儿算哪儿。

喜欢画连环图案的孩子性格比较仁义,能站在父母的立场上着想,比如父母不同意买一件玩具,这类孩子不会过度纠缠,因为他们明白父母不买是有道理的。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对生活、对学习充满了信心,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不会让他们消沉。而且他们适应能力很强,无论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很快地融人其中,所以即使出现转学之类的事情,他们也能很快调整心态。

喜欢在小格子中画上交错混乱线条的孩子 有恒心有毅力,做什么事情都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

喜欢画波浪形曲线的孩子 个性随和,而且富于弹性,适应能力很强。善于自我安慰,遇事愿意往好的方面想。

喜欢画不规则曲线和圆形图形的孩子 心胸多比较开阔,心态也比较平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但有点玩世不恭。

喜欢画不定型但棱角分明图形的孩子竞争意识比较强。争强好胜,总是希望自己能够胜人一筹,而事实上,他们也在不断地为此而努力,并且可以做出巨大的付出和牺牲。这类孩子的学习不用父母催促,他们知道为目标努力,如果一次考试成绩没有达到预期,他们会更加认真地学习。

喜欢画平行线的孩子可能处于因感到不公而沮丧的状态中,而平行线则反映了孩子渴望公平的心态,家长需要及时发现,并与孩子沟通,加以引导。

喜欢写意思朦胧字句的孩子 语文的成绩比较好,想像力比较丰富,但常生活在想像当中,有点不切合实际,有成为诗人或作家的潜质。

喜欢画眼睛的孩子 其性格中多疑的成分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一类型的孩子有比较浓厚的怀旧心理,而且善于观察。

喜欢涂写对称图形的孩子 做事多比较小心谨慎,而且遵循一定的计划和规则。

喜欢画飞机、轮船和火车的孩子从所画的图形表面上理解,他们像是旅行爱好者,希望把各旅游景点全部看完。这类孩子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极具想像力。而且这类图案相对复杂,孩子可以画出轮廓,说明他们具有极强的认知性、记忆力和动手能力。美国教育学家查尔莫斯认为,喜欢画飞机、轮船、火车的孩子具有勇于尝试的品格,一般孩子在发现这些图案很难画时就会放弃,能坚持画完就很了不起,父母应多加鼓励。而培根也说过,喜欢画轮船的孩子是“天生的船长”。据记载,伟大航海家麦哲伦在童年时期,画过几百幅有关轮船的图画。

喜欢画有趣的线条、圆圈和其他图形的孩子这一类型的孩子多是极富有创造力的。对于许多未知的领域他们都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并打算进行尝试。对他们而言,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他们时常自相矛盾,一个问题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答案,但他们却乐在其中,每一种新想法都会令他们兴奋。在生活中,因为想法太多,他们时常会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

喜欢画各种不同面孔的孩子多是借画画的过程发泄自己内心的某种情绪。喜欢画一张笑脸的孩子多是知足常乐者;喜欢画皱着眉头的脸则恰恰相反。而孩子在画一张异性的脸庞,并且反复修改,修改时用橡皮轻轻涂改的情况,父母要知道,画中脸庞的主人可能是孩子喜欢的对象。

喜欢画花草树木以及田园景象的孩子多是性情温和而又非常敏感的类型。他们对形状和颜色往往具有比其他孩子都突出的欣赏力。这一类型的孩子多在语文、美术等方面具有相当的才华,而且女孩子居多。

不断地写着自己的名字,练习各种新鲜字体孩子这一类型的孩子自我表现欲望是相当强烈的,而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又很容易自我否定。他们会经常感到迷茫和无助,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他们不断地重复写自己的名字,是一种潜意识的不断地给自己鼓劲儿,目的是克服目前困扰自己的某种不自信情绪。

第三节 从孩子写自己的名字看其性格
家长都知道让孩子练字,字是一个人的门面,虽说现在是电脑时代,但用笔写字的机会还是很多。而写字中又以写自己的名字尤为重要,一个潇洒大气的签名和一个“蛛蛛爬”一样的签名的区别,相信各位家长心理都清楚。

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孩子签名的机会非常多,比如作业本的封面要签名,课本的封面要签名,试卷要签名,写贺卡要签名等等。所以家长能看到孩子签名的机会非常多,看到孩子的签名非常难看,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因为这时还不晚,等孩子写字方式一旦定型,再想写好就非常难了。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孩子签名的方式来了解他们的性格:

名字写得特别大的孩子表现欲望强烈,性格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这类孩子可能没什么心计,容易受到欺骗。把自己名字写得非常大,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还有给自己增加自信的意思。

名字写得特别小的孩子他们的性格与签名特别大的孩子截然相反,不喜欢在大庭广众抛头露面,惹人注意,比如在班级联欢会中,这类孩子对于当众表演节目很发怵,在同学一起去KTV时,他们也是金口难开。既不积极用特别的外表吸引他人的注意力,也不主动向他人打招呼和表示什么。他们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学习和生活上的表现也不是十分积极,用一个时髦字眼便是比较“宅”,没有很强的进取心,甘于平淡的生活和学习成绩。

名字写得偏上的孩子 通常都有雄心壮志。他们不畏艰辛,坚定执著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积极乐观,会想尽办法战胜眼前的困难。

名字写得偏下的孩子通常是消极的等待者或妥协者、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犹如大病初愈,又好像经历了什么沉重的打击。他们自信心不足,不敢设计理想,见到他人取得荣誉虽然有时也会热血沸腾,但转眼间又去随波逐流了。

名字写得偏左的孩子不喜欢按照常规办事,喜欢标新立异和追求不同凡响,如穿衣喜欢新潮的款式。如果他们喜欢某个同学或大人,就会格外热情;如果讨厌,则会爱搭不理,在人际交往方面,不懂得伪装自己的感情,这也会令他们吃亏。他们喜欢表现自我,例如在唱KTV时,喜欢唱那些很难唱的或一些叛逆的RAP曲风歌曲。在陌生人面前直言不讳,而他们认真诚恳而又不失幽默的表现往往会博得大众的喜欢。

名字写得偏右的孩子积极乐观,信心十足,总是一副充满朝气的样子,在人际交往过程当中经常主动向他人靠拢,别人也会笑脸相迎,和他们愉快地交谈。这类孩子人缘非常好,但家长要注意指导他们谨慎交友。

第四节 从拿麦克风的方式观察孩子
用麦克风讲话或唱歌,是孩子生活中出现较少的一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家庭聚会一起去K歌时,有时学校请优等生当众介绍学习经验时也会让他们使用麦克风,家长从这不经常发生的情况中恰恰可以了解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状态。

提到麦克风,每个孩子拿麦克风的方式会略有差别,而这些动作,却在悄悄地透露着他们内心深层面的性格。

抓着麦克风上端的孩子这种孩子生性多疑、善变,情绪起伏明显,经常为一点小小的不如意就任自己束缚在低潮情绪中,心情很容易跌入谷底。他们内心怯弱、纤细。生活中充满着矛盾与冲突,非常缺乏安全感。他们我行我素,让人觉得很难以捉摸。唱歌时,一些叛逆歌曲会让下面的人议论纷纷,而这种持麦克风的方法,对他们来说有稳定情绪的作用。

抓着麦克风中端的孩子这种孩子讲求规律、和谐、中庸的生活步调,待人处事谦和、亲切。重视公平、均衡、正义,看不惯社会上不平等的事情。一般而言,他们的态度温和,虽然内心有怒火也不会冲动得立刻表现出来,凡事秉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这一类孩子重视传统,喜欢遵循前例处理事情,缺乏创新、冒险精神。

抓着麦克风下端的孩子个性爽快大方,精力充沛,走路步伐迈得很开,富冒险精神,是典型的行动派。非常讲哥们儿意气,对自己认同的伙伴好得没话说,当然这也很令他们吃亏,容易因此惹出是非。爱憎分明,凡是自己厌恶的人与事,家长或老师没办法改变其想法。做事情相当有主见,总凭着主观的意思、喜恶来做决定,缺乏弹性,一点都没有通融的余地。

两手同时握着麦克风的孩子为了减少内心的紧张、恐惧,增加自信心,握麦克风的手甚至会交握在一起搓揉。就身体语言来说,两手交握横挡在自己面前,即建立一道自我封锁的护栏,强烈暗示着防卫意味。这种孩子个性敏感,行事谨慎、保守,人际关系偏向冷淡。他们害怕被拒绝,以至于经常与同学保持距离。还有个有趣的现象,一些孩子在唱舒缓的歌曲时,会模仿偶像,用双手轻轻握住麦克风演唱,伴以双眼微闭,一副陶醉的样子。

一手拿着麦克风,另外一手缠弄着麦克风线的孩子 这种孩子有浪漫倾向,喜欢编织美丽的梦想。他们多愁善感,做事情相当专注。

唱歌的时候,麦克风离嘴很近的孩子有很强的自信心,对自己的嗓音非常欣赏,并且内心非常希望在场的人都能听清。他们唱歌通常很好,不走调。但做其他事也比较张扬。

第五节 从挤牙膏的方式分析孩子的性格
家长们一定深有体会,当孩子的牙膏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样子是五花八门。有的孩子不按顺序挤,弄得牙膏凹凸不平;有的孩子则每次都是从下往上挤,而且使用过的部分,都会仔细地卷起牙膏铁皮,显得非常有规律,家长也总是教导孩子按后者的方式使用牙膏,那孩子挤牙膏的方式到底说明孩子怎么的性格呢?下面让我们帮您分析,

把牙膏盖子弄得不知去向这样的孩子太粗心大意了,有可能是挤完牙膏后将盖子乱放,刷完牙后就忘了放到哪里了,或是一不小心将牙膏盖碰到地上,滚到洗脸池下,孩子懒得去捡,有的孩子干脆就是刷完牙忘了盖盖子,就去干其他事情了。这样小的错误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那做家长的就要好好想想,是不是自己的说教方法有问题。孩子做事细致就是从这样的一点一滴小事中培养的。

使用牙膏的量比较小通常情况下,这类孩子会轻轻地挤压,涂抹在牙刷上的量很小,会把牙膏用到连牙膏管都卷起来了才肯换下一管牙膏。他们的感情多比较丰富和细腻,温柔随和,比较浪漫,不轻易发怒,能体谅和宽容他人的错误。但这类孩子有些保守,中规中矩,显得死板,缺乏生机。除此以外,他们比较理智,不会有过激行为。另外,他们属于生活节俭型的类型。

使用牙膏时一次会挤出很多 这样的孩子通常大手大脚,在各方面不懂得节俭。家长要培养孩子勤俭的习惯。

习惯于从牙膏管中间挤牙膏 这样的孩子做事不踏实,喜欢速成的感觉,目光不太长远。

挤牙膏毫无规律这类孩子挤牙膏时毫无规律,想挤哪儿就挤哪儿,更得牙膏表面凹凸不平,家长对此应该深有体会,特别是男孩子。他们在生活中也是杂乱无章,钱包或书包可能非常乱,不善于用笔记事。家长应该从小培养他们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第六节 从敲门声听出孩子的心理
孩子敲门是生活中家长经常会遇到的事情。一般来说,孩子放学回家或晚上玩回来,都需要用这一动作。通过这一动作细节,家长可以判断出很多价值的信息。

当听到孩子敲门声音稳健响亮时,我们可以判断他可能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说明,也许是有好消息向大家汇报,比如考试得了双百,孩子在报喜时会显得很自信,想用各种方式让父母尽早知道,好得到夸奖。

当听到孩子敲门声短促凌乱时,常给我们紧张的感觉,这也表明孩子当时一定很急躁,可能是遇到了什么很危险的情况,心理或许很恐惧,家长一定要立即放下手边的事情,马上去开门。

当听到孩子敲门声轻软无力时,表明孩子可能受到了什么打击,显得没有自信,也可能是做了什么错事或有坏消息向父母说,犹豫再三不敢进家门。就算进了门,也会支支吾吾。父母要做好接受坏消息的准备,主动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

父母对于孩子的敲门声会很熟悉,所以发现孩子异样的敲门声时就该格外注意,因为孩子的心理可能随着敲门声的变化而变化。

第七节 从睡姿观察孩子的内心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孩子在这方面的表现就更为明显,白天不管发生了让他感到高兴的事儿,还是难过的事儿,都可能会在睡觉中得到体现,表现形式可能是梦话、可能是面部表情、可能是睡姿甚至孩子会在梦中发出笑声,也会流眼泪。当深夜,父母到孩子房间为孩子盖被时,不妨多停留片刻,看看孩子睡觉的样子,也许会读懂孩子的心事,此刻父母眼里流露的不仅仅是对孩子的关心,更是那份渴望读懂孩子内心的爱。有的事情可能孩子清醒时不会对家长说,但在睡觉中。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告诉爸爸妈妈,看看您是不是细心的家长。

心理学家和身体语言学家都非常重视对于睡姿的研究。他们认为,占去一生三分之一时间的睡眠,是人们潜意识最容易浮现的时候,孩子更是如是。不同的睡姿其实是不同性格、深层意识的反射。另外,身体语言专家们认为,睡姿可以看出孩子身体较虚弱,有病的部位。例如。胃肠不太好的孩子习惯蜷缩身体睡觉,手也会不知不觉地放在肚子上。

第八节 从孩子的爱好了解其性格
您关注过自己孩子的爱好吗?爱好可以反映孩子渴望的一种生活状态,这对于父母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命题。有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业,为了孩子的升学,强制性要求孩子学习奥数、学习钢琴,这是无可厚非的,但父母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只有孩子真正的兴趣才可以培养其性格。从长远角度考虑,只有功利性的爱好与孩子的真正爱好平衡发展,孩子才能真正健康的成长。

可能有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的真正爱好具有持久性和短期性,一个是静态的,一个是动态的。前者反映孩子的长久性格,后者反映孩子近期心理的变化。父母应该尤其关注后者。

您的孩子爱运动吗
喜爱运动的孩子通常精力旺盛,性格开朗,情绪比较稳定。运动也分个体运动和团体运动。

对于篮球,有的孩子喜欢在没人的时候,自己安静地投篮,乐此不疲,值得肯定的是这类孩子身体比较健康,但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可能心理忧郁,喜欢与世隔绝地重复某一件事情,希望逃入自我封闭的世界。这种类型的孩子一旦热衷于某一个体运动,反倒会增加其患自闭症的危险。

同样是打篮球,喜欢与小伙伴,甚至与陌生人一起玩的孩子除具有运动型孩子普遍具有的优点之外,还具有良好的适应力、沟通力和竞争精神,父母应该多多鼓励孩子。这类孩子通常都会快乐健康的成长。

根据上面的例子,假如父母发现喜欢和别人一起打球的孩子,某一时期突然喜欢自己孤独地去投篮,那这是个不好的信号,可能发生的状况是与其他孩子发生争执、或突然对自己打球没自信等,这都是需要父母及时发现,及时去开导的。及时的沟通会使孩子恢复原貌,而迟缓的沟通会使孩子从此精神状态一落千丈。

您的孩子爱读书吗
教育学家认为,读书不仅能增加孩子的知识、修养,而且还能反映出孩子的性格。这些有趣的孩子性格小测试可以让您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有所收获。

言情小说孩子是一个有感情的人,比较敏感,性格乐观,通常很快可从失望中恢复过来

名人传记孩子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做事谨慎、雄心大,有独立正确决断的能力

报纸及新闻性杂志如果孩子喜欢看时事文章,表明他善于接受新思想

漫画 如果孩子喜欢看漫画,性格无拘无束,有童趣

侦探故事孩子很喜欢接受思想上的挑战,是一个出色的解决问题者,喜欢与小说作者进行智力的较量

恐怖小说孩子是一个富有幻想力及创造性人,对科技感到迷惑,喜欢为将来做好计划

财经杂志孩子是一位极爱竞争的人,骨子里喜欢把别人比下去

历史书籍孩子是一个很有创造性的人、而且是少年老成的人,不喜欢胡扯、闲谈,他宁愿花时间做些安静的研究,也不会去参加社交活动

诗歌孩子生性多愁善感,感情细腻,观察力强,敏感而富于幻想。但有些自闭的倾向

对于孩子爱好读书,父母要大力支持,书可以给孩子知识,可以给孩子视野,可以使孩子更加老成。但有一点父母要注意,如果孩子突然喜欢看自己以前从来不看的某类书籍,那可能是孩子心理发生变化,需要加以关心、引导。

您的孩子经常要零花钱吗
对于孩子要零花钱的问题,父母一向比较谨慎。有的父母对于零花钱有求必应、有的一毛不拔、有的则是视情况而定。其实,父母每月给孩子一笔数量合理的零花钱,很有必要,这可以培养自主理财的能力。

但如果孩子突然向父母要额外的零花钱,父母应当格外注意,钱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对于自制力不强的来说,钱可以把他们带入歧途。

当父母发现,某一时间段学校的“各种费用”突然增加的时候,也要引起重视,因为这可能是孩子要钱的理由。

您的孩子爱上网吗
在当今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所以父母对于孩子上网要持积极的态度。对于孩子上网,父母要把握适度性与监管性的原则。合理、科学地利用网络,会使孩子更加优秀。但当父母发现孩子的上网时间突然增加很久时,要格外提起重视,孩子可能有“网恋”的可能或者迷上网络游戏,这些都是要及时制止的。

小测试:看看孩子有哪些性格弱点
作为家长,您了解孩子的性格吗?您了解孩子性格中潜在的弱点吗?下面的测试将帮助您分析孩子的个性缺陷。请您在五分钟内完成所有试题,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

1. 如果您的丈夫(妻子)穿着不怎么得体,但他(她)自己却自认为很不错,还兴高采烈地询问孩子的意见时,他会怎么说:

A 直接告诉爸爸(妈妈)这样穿不合适。

B 假意夸奖。

C 只是笑一笑,不发表意见。

D 委婉地告诉爸爸(妈妈):“不错,但您穿另一套会更好看。”

2. 晚饭时,一家三口都表现得无精打采,这时孩子会说:

A “这么沉闷太没意思了。”

B “我吃饱了,去做作业了。”

C “爸妈,是不是有什么事,心情不好吗?”

D “我讲一下今天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吧!”

3. 孩子有三个发小(从小一起玩耍、成长的那种朋友),孩子能评论谁最吸引人,最有人缘吗?

A 他不清楚。

B 他总是自认为最没吸引力。

C 他认为自己最有人缘。

D 他认为自己大概是中等水平吧。

4. 当孩子和亲友们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发现在座的有一个长辈的嘴角有一粒米饭,而他本人并没有察觉,这时孩子会:

A 直接大声提醒这位长辈。

B 怕他出丑而担心。

C 想办法提醒他。

D 什么都不说。

5. 孩子和朋友、同学出去吃饭,而这时他身上没有带很多钱,他会说:

A “好的,不过今天可是你们请客啊。”

B “今儿我请!”

C “这几天我妈没给我钱。”

D “AA制吧。”

6. 孩子穿了一件新衣服出门,但院子里的朋友有的说不好看的时候,他会:

A 不介意批评,还继续穿。

B 马上返回家,脱下这件衣服,不再穿了。

C 以后会少穿几次。

D 央求父母,去商场换一件另外款式的。

7. 孩子喜欢哪类的玩伴?

A 没主见的。B 性格发蔫儿的。

C 长得好看的。D 聪明活泼的。

分数分配

选A得1分,选B得2分,选C得3分,选D得4分。

得分分析

1. 7~11分:孩子做事个性马虎,对什么都不太在意。

2. 12~16分:孩子看事不够乐观,生活缺少快乐。

3. 17~20分:孩子很少把主意付诸行动,没有行动力。

4. 21~24分:孩子缺少恒心和毅力。

5. 25~28分:孩子一味专注于每件事情的结果,也许很好强,但缺乏一颗平常心。

教子指南

孩子的每种性格都有其优点,同时也有其缺陷。

当父母们仔细分析自己孩子的性格时,应注意他哪些方面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赏,及时夸奖他们,鼓励他们继续保持,从而帮助孩子逐渐形成一种稳定的良好气质;同时,家长们也必须当心,孩子哪些方面做得有些不妥,甚至冒犯了他人,尽管有些时候对方可能不会当面说出来,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要下工夫帮助孩子改正。人无完人,莎士比亚笔下的伟大英雄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亨利大帝等等,不也都有导致败绩的致命缺陷吗?更何况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不同于别人的才华,只是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地发挥出潜能。假如对于孩子的弱点置之不理,一味地溺爱,那么失败的教育在所难免。现在就让家长实事求是地评估下孩子性格的弱点,找出并帮助他克服性格缺陷,孩子就会幸福快乐的成长。

第四章 从孩子说话的方式观察他的心理
观察孩子说话是迅速阅读孩子心理的又一大法宝,通过孩子说话的语速、声调、语气,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能有一个很直观的认识。在本章中,我们将向家长系统地介绍这些知识。此外,在了解了这些基本知识后,还会向家长介绍如何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节中。

第一节 孩子的说话方式可以反映其当时心理
孩子是很单纯的,因此父母从孩子说话这个动作就可以找到很多反映孩子真实内心的细节。这也是父母读懂孩子心理的第一堂课。

孩子与父母交谈的过程中,语速、语调、韵律等,会明显表现出言外之意。当你和孩子交流时,需要设法从这些因素中来了解孩子的心理。

说话的速度是了解孩子心理的关键。

在孩子说话方式的各种要素中,速度是最能反映其当时心理状态的。父母尤其需要注意的,便是如何从孩子与平时相异的言谈方式中了解其心理。像有些平日能言善辩的孩子,有时候忽然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相反地,也有些平时木讷讲话不得要领的孩子,却突然会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小心,必定出现了什么问题,应仔细观察,以防意外。

大体而言,当言谈速度比平常明显缓慢时,表示孩子不满父母的观点或表达方式;当孩子言谈的速度比平常快速时,有三种可能,一,孩子可能对父母的观点很有兴趣,所以引起脑部兴奋,连带语速提高;二,父母谈论的话题涉及孩子的短处或孩子犯的错误,孩子想用快速的言语带过这个话题;三,孩子就某一事件希望得到父母夸奖。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当孩子的心中有不安或恐惧情绪时,言谈速度便会变快。凭借快速讲述不必要的多余事,试图排解隐藏于内心深处的不安与恐惧,来避免父母可能的怀疑。

综上所述,当孩子语速一反常态时,父母要格外关心孩子,因为,此时孩子通常有心事。

(1) 说话的音调可以洞察孩子的心理

除了语速这个明显因素外,音调的变化,也是孩子心理发生变化的外部表象。如果孩子在说谎,被妈妈识破,则孩子狡辩的声音必定会立刻升高。法国教育家狄德罗说过:“当孩子想反驳对方意见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拉高嗓门”。孩子总是单纯地认为压倒父母观点的最好方式便是大声说话。孩子让父母带自己去游乐场或让父母买玩具时,最终的招数肯定是放声大哭,这是父母都知道的例子,这恰恰是孩子音调变化的最佳案例。孩子由央求到大哭的过程对应的也是其心理从平和到焦急。

随着孩子年龄的提高,音调会随之降低。随着孩子精神结构的逐渐成熟,也具备了抑制“任性”情绪的能力。但是,有些孩子到高中甚至大学了,音调依然相当高,这种情况可能是孩子心智发育比较慢,自己无法抑制。在此情况下,家长应该尽早带孩子去咨询心理医生。

从小说话时就抑扬顿挫感强烈的孩子,往往是希望引起对方注意,这种孩子的性格具有强烈的表现欲,父母应该加以正确引导,使孩子走上成才之路。

(2) 说话的节奏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

在孩子言谈方式中,除了语速和音调之外,语言本身的节奏也是重要的因素。

如果孩子当时充满自信,谈话的节奏为句与句之间比较紧凑,滔滔不绝;当孩子缺乏自信时,讲话的节奏则慢慢吞吞,伴有结巴。

当孩子没有主见时则喜用暖味的、不肯定的语气进行谈话,很容易形成模棱两可的意思。采用这种谈话方式的孩子,通常不敢承担责任,家长要注意。常用语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都听您的”、“都行”等。

(3) 您的孩子如何听别人说话

成年人之间,讲话者可以通过对方听自己讲话的方式来揣摩对方的心理。面对孩子,也是如此。细心的父母,会在听孩子说话没有头绪时,换个角度,针对同样问题,自己表达观点,同时细心观察孩子听话时的微妙反应,来获取孩子心理的信息。

教育学家研究显示,当孩子对话题有兴趣时,会认真地听父母讲述,通常伴有坐姿前倾,视线正视;如果对于话题有厌烦之意,就会眼珠乱动,视线发散,身体倾斜,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紧盯父母”、“点头”、“提问”是孩子常见的三种听话态度,可以反映孩子的微妙心理。

首先,紧盯父母的眼睛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沟通状态。孩子相对于成年人,心智通常比较单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会非常认真的听父母讲,生怕错过其中的一个字。孩子也许不会向成年人那样以重复话语的方式来表示对讲话者的认同,但只要父母发现孩子在讲话过程中眼睛始终紧盯自己,那就可以继续向下说,因为此时的沟通效果很好,可以起到父母期望中的目的。父母可能还会发现,孩子的眨眼频率都非常低,这表示,孩子已经完全投入到父母的话语中。其间,孩子的眉毛可能会突然动一下,不必担心,这是下意识的反映,说明孩子大脑的中枢神经在全力接受信息。

其次,当我们观察孩子在倾听时的点头方式时,便可以发现孩子大多数的点头表示其正在安静地倾听父母或讲话者的言谈,心态是很严肃的,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双方就某一重大问题沟通时。但值得家长注意的问题是,有些精明的孩子会表面做点头状,但实际在想其他问题,这就要父母依据孩子的性格和眼神来加以判断。

据一项有趣的调查显示,就点头次数来说,女孩的点头频率比男孩高,表现出一副专心听话的样子。所以,女孩子的家长要尤其需要注意。

最完美的听话态度是,孩子能时不时提问,能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这说明,孩子真正在用心听的同时,也在思考。只有思考了,才有问题。父母对于孩子的提问首先需要鼓励,然后要仔细回答孩子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三种情况都是积极的听话态度,都能与父母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

第二节 从孩子打电话观察他的性格
打电话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比如当父亲很晚还没回家时,妈妈会对孩子说:“给你爸打个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孩子还经常会给同学、玩伴打电话,也有的时候会给老师打电话。家长仔细观察孩子打电话时的一些细节,会从中发现一些很有趣的事情。

从握电话听筒的方式上看孩子性格及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家长通过孩子手握电话听筒的方式是可以分析出孩子的性格及心理的。

双手一起握话筒的孩子通常以女孩子居多,这类孩子表现得很娇小,对父母、对密友有着很强的依赖,未来有了男朋友或丈夫,也属于小鸟依人的类型,容易受爱人的影响,性格也会随之变化。对暗示很敏感,易受外界的影响。这样握听筒的男孩子,大多会有一些女性气质,对于一些细微的事情,往往也会左思右想,优柔寡断,不知如何是好。

让话筒与耳朵保持一定距离这样的女孩子,其行动力和社交活动能力往往是相当强的,并且有很强的自信心,十分好胜,也很希望周围的人能够注意她,属于交际花的类型。这样握听筒的男孩子比较少见。

边通话边玩弄电话线。多见于女孩子,体现了女孩子温柔妩媚的气质,她们比较喜欢空想,一方面多愁善感,另一方面又有倔强的脾性,她们经常和闺中密友煲电话粥,而通话的内容通常是琐碎的小事,如果家长发现通话时间过长,那则可能孩子有心事,在和朋友倾诉。这样打电话的男孩子较少见。

紧抓话筒下端。在男孩子中较常见,他们大都性格干脆、做事爽快;这样握听筒的女孩子,通常是“假小子”类型,往往对事物的好恶十分明显,且固执到底,一点也没有通融的余地,因而不大讨人喜欢。

抓紧话筒上端。女孩子较常见,这样的女孩子只要有一点小事不合心意,就会大发脾气,情绪改变非常快,所以与周围同学、伙伴的关系常常很紧张。这种女孩子与异性相处时,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往往使对方束手无策,陷入困难的处境;而这样握听筒的男孩子,常常因为头脑灵活,善于应变,而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从打电话的方式看孩子性格及心理
由于孩子打电话不是与对方面对面地进行沟通,所以父母可以从一些打电话的小习惯中归纳出孩子的心理:

一心二用型 与别人通电话的同时进行一些琐碎的事情,如浏览杂志、整理文具等。这种孩子富于进取心,爱惜光阴,分秒必争。

悠闲舒适型 通电话时舒服地坐着或躺着,一派悠闲自得。这种孩子生性沉稳镇定。

以笔代指型 习惯用铅笔或圆珠笔代替手指去拨号码的孩子,性格急躁,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不让自己有片刻的休息。

边走边谈型:通电话时喜欢拿子机,从不坐定在同一地方,喜欢绕着室内踱步的孩子,好奇心重,喜欢新鲜事物,讨厌任何重复性的学习。

以肩代手型习惯把听筒夹在头和肩之间的孩子,生性谨慎,对任何事情必先考虑周详才做出决定,极少犯错。这种类型的孩子性格也许比较懒惰。

信手涂鸦型边与人讲电话,边在纸张上信笔乱画的孩子,具有艺术才能和气质,想像力丰富但不切实际。他们的精力比较旺盛,喜欢同时做几件事情。但有时,可能对通话内容产生瞬间的遗忘,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尴尬。

平淡无奇型:无特殊习惯,一切动作均出于自然,这种孩子生性友善,富自信心,对自己的生活操控自如,能屈能伸。

第三节 观察孩子如何与人打招呼
见面打招呼是孩子在与人交往时表示友好和认定的一种方式,也是孩子与别人见面时最简便、最直接的礼节,极具普遍性,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极高。所以,有教育心理学家专门研究过打招呼的方式与孩子实时心理的关系。

成人可能对这个研究并不感兴趣,他们会认为,现代都市人都非常会隐藏自己的内心,而且打招呼都形成了固定模式。但这个论点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成立,他们的内心相对于饱经世故的大人来说,显得非常单纯,打招呼时往往体现多样性。

孩子打招呼时看对方眼睛吗
如果父母观察到别人注视孩子的眼睛打招呼,而孩子不看对方的眼睛而做应答招呼,那并不代表孩子性格孤傲、看不起人。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孩子因为怕生人而胆小,或有强烈的自卑感。

面对孩子这种情况,父母不应着急,而对孩子发火。正确的处理方式,是教会孩子养成注视对方眼睛的习惯,一次不行就两次,直到孩子养成这种习惯为止。孩子的习惯都是父母教出来的,而且孩子的可塑性比较强,一旦习惯养成,就会相伴终生。

父母尤其应该注意培养孩子在与对方交流时,注视对方眼睛的习惯,这会让孩子受用终生。

孩子距离多远与对方打招呼
美国教育学家查尔莫斯认为,孩子对于沟通的距离比成年人更为敏感。他在1998年时做了一个实验,在100个受测孩子中(平均年龄为8.6岁),在与陌生人打招呼时,有80%的孩子都会有意或无意的稍微后退。

这个有趣的实验结果,在查尔莫斯眼里有重大意义。首先,这表明,在美国,父母对于孩子的开放式教育还不够,所谓的培养孩子自立,仅仅表现在孩子的素质与能力上,而对于外部环境的主动接纳,还远远不够;其次,孩子在10岁以下的年龄段,与陌生人接触时,左脑会产生一种抗拒性信号,从而会产生自我保护的潜意识动作。孩子们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后退,但“他们的确后退了”。孩子们打招呼时,更喜欢“保持距离”。

父母们可以自己体会下,也许在成人世界里,在相互打招呼时,对方如果故意后退两三步,也许他自己认为这是一种礼貌,表示谦虚,然而这种小动作往往让我们误解成为冷漠的表现。

查尔莫斯认为,父母可以通过孩子与对方打招呼的距离,以及后退的幅度,来判断孩子对于眼前这个陌生人的喜好程度。

孩子打招呼时点头吗
当父母发现您的孩子,在打招呼时,还冲对方点头,那这表示孩子除了对对方怀有戒心外,还具有处于优势地位的欲望。

有的孩子从小就渴望处于优势地位,成为“孩子王”,这从很多小细节都能表示出来,比如看到有其他小孩子想加入游戏时,就点头示意对方过来,表现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强势地位,在心理上先给对方以一定威慑。

家长看到这类情况时,应该对孩子有所约束,因为如果放任孩子从小就这样,对孩子今后发展并没有好处。

孩子与初次见面的人随便打招呼吗
大多数孩子与初次见面的陌生人都不会随便说话,这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会因为某种目的,强迫自己与人沟通。

所以,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初次见面的人就随便打招呼时,要有所注意,因为这样的孩子也许以后会很轻浮,容易被人欺骗。

教育心理学家也表示,“自来熟”的孩子,在心理上其实有无条件接纳对方的倾向,这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是危险的信号,家长需要加以引导。

孩子打招呼的语言大有文章
美国教育家查尔莫斯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从一个孩子的打招呼用语,可以了解这个孩子的脾气。能揭示其性格的招呼语,是指孩子刚刚结识某人时或与熟人相遇时,最经常使用的那一种。他对一些常用打招呼用语进行了分析:

“你怎么样?”这类孩子习惯占据主导地位;对自己充满了自信。行动之前,喜欢反复考虑,不轻易采取行动;一旦接触新鲜事务,就会全身心地投身其中,不圆满完成,决不罢休。

“你好”孩子头脑冷静,今后对待学习、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不喜欢大惊小怪,深得朋友们的信赖。

“喂!” 此类孩子快乐活泼,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富于创造性,具有良好的幽默感,并善于听取不同的见解。

“嗨!” 此类孩子腼腆害羞,多愁善感,极易陷入为难的境地,经常由于担心出错而不敢做出新的尝试。但有时也很热情,讨人喜爱,当跟父母或小伙伴在一块时尤其如此。

“过来呀!”此类孩子显露办事果断的特质,乐于与父母或伙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看到你真高兴。” 此类孩子性格开朗,待人热情、谦逊,喜欢参与各种各样的事情,但容易感情用事。

“有什么新鲜事?” 这种孩子凡事都爱刨根问底,弄个究竟,当父母的虽然有时会觉得累,但也会乐在其中。
延伸阅读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习近平讲故事有感【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02-01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事三篇,欢迎品鉴!
2023-02-01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原籍浙江省绍兴县(今绍兴市)。周恩来,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原籍浙江省绍兴县(今绍兴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周恩来的故事1000字【三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3-02-01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声东击西编个故事范文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02-01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读后感精选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02-01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范文大全 “踏破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扶贫路上,有千千万万个攻坚的战士,每个战士背后都有不一样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的扶贫故事征文集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01-29
大雪节气有什么小故事_大雪有什么讲究 大雪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冬季,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雪节气有什么小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01-29
工作总结之家主题栏目精选:“《红色故事》读后感”,敬请访问。 我们每天都在和各类文档打交道,处理前我们就需要运用一下正确的范文。范文的写作架构值得我们去分析,撰写范文时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着手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红色故事》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色故事》
2023-01-29
想必有些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还是很迷茫,通过写作文可以提高概括能力和逻辑能力。一篇优秀的作文一定是非常赏心悦目的,不会写作文,到底要怎么办。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感恩故事读后感作文700字【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01-29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类的故事读书心得(锦集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01-29
  • 推荐访问